兄弟俩同时考上大学,哥哥外出打工——
□早报记者刘波 实习生 郭育云 文/图
学生姓名:郑良宏
家庭住址:安溪剑斗
高考成绩:589分(文)
录取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阳光、自信是郑良宏给记者的第一感觉。
郑良宏
弃学也要支持弟弟
郑良宏的父亲老郑是剑斗粮站一名职工,由于粮站不景气,老郑下岗多年,只能回老家种茶维持基本生活。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让老郑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孩子都很争气,书读得很好,老大在安溪上学,老二郑良宏在泉州上学。他们都在今年高中毕业。
为了坚持送两个孩子上学,老郑除了照顾自家茶园外,一有空闲就出去打些短工。妻子则在家省吃俭用,操持家务,他们希望能够将攒下来的钱供两个孩子将来上大学。不过,去年,妻子突然生了一场大病,老郑一下子花去了2万多元,这使原本拮据的家庭再添苦涩。但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老郑将这些都放在心里。
“我要让孩子专心地读书,不要被其他事情影响了。”今年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老郑夫妇喜上眉梢。不过,孩子一年2万元的学杂费却又让他愁眉不展。为减轻父母的负担,老二郑良宏曾去安溪想找份工作补贴学费的,但当用人单位听说他即将是北师大学生后予以婉拒。“人家说,他这样的孩子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老大则只身去了厦门打工,他说,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即使自己上不了学,也要支持弟弟郑良宏上大学。不过,老郑说,他再苦再累,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他都要供两个孩子继续读下去。
直面困难乐观自信
郑良宏从小学习成绩优异,这一直是父亲老郑的骄傲:“这些年家庭条件是艰苦了些,但孩子表现好,我们当父母的再苦也值了。”
郑良宏家在安溪剑斗御屏村,3年前,他以711分的中考成绩进入泉州一中。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他很少回家。留在学校,不仅省下了一笔路费,还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学习上。
对于学习,郑良宏很有想法,他特别强调劳逸结合,认为学习绝对不能靠死读书。他反对那种天天捧着一本书从头念到尾的读书模式:“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题目,在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活,要懂得去找规律性的东西,其实很多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变了一种形式而已,换汤不换药,其实本质是一样,所以不能靠死记硬背。”他认为轻松学习,灵活运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也就是他轻松考高分的秘诀。
此外,他还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活动,他当过班长、副班长、学生会副主席。不管做什么,都干得有声有色,深得师生赞赏。刚上高一,英语水平不错的他便成功地主持了一个英语联欢会。他还曾多次策划和组织一些比赛,在各种学生会的活动中同学们总能看到他自信的身影,“我喜欢比较有领导性质的工作,那比较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