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归来
姓名:林福山
毕业学校:永春一中
分数:529(理科)
录取学校:集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从小,我就一直努力读书,希望将来能做个有用的人,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也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这是林福山内心最淳朴的心愿。可是,巍巍的大山、贫寒的家庭,却阻止了他向大学迈进的脚步。
身世坎坷 襁褓中父亲去世
林福山的家坐落在永春县达埔镇镇新溪村岱山自然村,地处偏僻,村里的年壮劳力几乎都出外打工。从达埔镇到他家只有一条坎坷不平的土路,要一个钟头的车程。
林福山是个苦命的孩子。在他出生后8个月,父亲就不幸地在一场矿难中丧生,一个月后母亲也改嫁了,之后很少与他联系。从此,小福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天天下地干活;奶奶在附近地里种了些菜,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邻镇去卖菜;3个叔叔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高,帮不了他们太多的忙。
5年前,家里的房子倒了,没钱翻盖,福山便和爷爷奶奶一起借住在叔叔家。直到现在,这个家还是用柴火做饭。奶奶卖菜赚得少的时候,家里难得见一次荤腥。
家贫志坚 穷人孩子早当家
福山从小就帮着爷爷奶奶干农活、做家务,手臂上至今还留有小时候割稻时留下的伤疤。上初中后,奶奶的身体大不如前,福山经常帮奶奶挑菜到街上去卖,再赶往学校上学。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早上,福山赶往学校领取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表格。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都是班里的班长,2004年还被评为了泉州市三好学生。谈起了孙子的懂事,奶奶唏嘘不已。她告诉记者,为了省下车费,福山一直坚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镇上,再搭车去县城上学,回来的时候也是摸黑赶路。
心怀感恩 立志回报社会
福山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在他的求学路上,一直都有好心人的帮助。他的身世,他的勤劳懂事,他的好学上进,让他得到了许多人的疼爱和帮助。由于老两口只能勉强保证生计,福山的学费一直由别人资助。
如今,爷爷已经老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奶奶也无法再去卖菜。他们也想让孙子走出大山,到外面的大学去读书深造,却是有心无力。高考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让福山发挥失常,只考了本二线,他为此心有不甘,但这样的家境也不允许他再去复读。录取通知书上的学费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他希望有好心人帮助他,同时也暗暗许下了这样的愿望:自己得到过许多帮助,只要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一定要好好回报这个社会。
□本报记者张咏实习生苏巧凤陈小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