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徐叶巧 文/图
每年八月份,总是许多高考考生欣喜地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日子。然而,对于没有上线的学生来说,最让他们头疼的不仅是高考成绩的不理想,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这些真假难辨、制作精美的录取通知书,学生和家长们都感到迷惘。
王洋(化名)最近有点烦。“像这样的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我不知收到多少份。”8月7日,家住龙岩市新罗区陵园路的王洋手里拿着厚厚一叠录取通知书向记者抱怨。王洋今年参加高考,她的成绩差专科录取线两分。
“从上个月中旬开始,我家的电话就响个不停,不断有人打电话到家里,让我去领录取通知书,而且几乎是一样的口径,强调他们的学校是如何的正规。”王洋说。
记者数了一下王洋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有12封。“每当有电话打来,我们就说不需要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通知书,但他们就一直在我们居住的楼下打电话,并且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直到我们挂断电话。”王洋的妈妈显得很无奈,“这些学校我们根本没去报名,他们怎么知道我们家的地址和电话?”
随后,记者在龙岩中心城区随机走访了几位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据了解,上了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基本上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而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分数在本科线以下的考生,与王洋的遭遇大致相同。
这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长该不该相信?孩子要不要去读?
龙岩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范围内的高考考生录取、通知书颁发都非常严密。经过省高招办这条渠道批准的录取通知书,都有“经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的字样,而未经省高招办批准录取的学生,都不在国家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范围内,王洋等同学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属于后者。
该负责人还提醒,考生一定要在核实这些院校的真实性,并了解院校性质(即该校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书的渠道,是否要通过自考或网络教育途径等)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专业爱好等,自主选择院校就读。考生在择校时一定要慎重,别让虚假机构利用落榜生的心理,浑水摸鱼,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