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省教育厅针对前期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和跟踪研究,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
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
一是要尽快出台我省教师发展性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新课程条件装备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测试方案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制度框架。二是建立各设区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有关信息,研究解决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共享资源和经验,推动全省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协调发展。三是组织专家工作组和学科教学指导组深入基层和学校,及时了解各地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推广经验,促进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强对市、县(区)和学校实验工作的指导。四是充分利用“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站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简报”平台,介绍改革动态,收集工作信息,听取意见建议,开展在线研讨,提供咨询答疑,推动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五是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阶段性督导评估,监控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确保每一所学校新课程实验都能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六是协调和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教研人员,明确教研员的岗位职责,确保新课程实验教研活动深入、持续的开展。
加强教学领域的研究和专业引领
一是指导各地和学校围绕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质量管理和教研方式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探索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新课程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及时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三是充分发挥省、市级样本校和省级达标校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建立区域性的学科基地、学科教研中心等,引领他们为本地区各学科教学研究提供支撑;四是发挥各级教研部门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的作用,通过组织“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的形式,引导教师、教研员开展学科教学具体的、深层次问题的研究,为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对策,推动新课程实验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加强重点、难点和敏感问题研究
一是加快我省2009年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的研究进程,力争在高考命题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有所突破,发挥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正面导向作用。二是加强对实施新课程后可能出现的教师和教学资源不足、教师负担过重、课时不足和学生学习负担等敏感问题的研究。三是加强对新增设的通用技术课程的研究,针对目前师资及设备短缺问题,探索建立与职业学校、社区资源共享的机制,拓宽课程开设的途径和方式。同时,要研究通用技术教师培养、职称评定等问题。四是加强活动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管理的研究,在保证课程开设和学生活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五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修订、完善我省普通高中达标校、示范校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使之成为保障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六是加强“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和管理的研究,确保网站教学资源的质量,切实帮助学校和一线教师解决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