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未来高校可能招不到学生
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福建省并非典型个案。2010年高考报名人数北京是8万,比2009年下降了20%。上海比北京更严峻也是全国高考录取分数实际上最低的地方。为此,北京上海纷纷减少当年招生计划,北京的市属高校把一半以上的招生计划转往外地。山东一直是生源大省,但山东生源下降将更,为迅猛。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预测,到2013年,山东省考生总量将从2008年的80万下降到40万左右。山东2009年的招生计划是52万人,即便是招生计划不增长,山东过两年也将面临没有学生可招的窘境。湖南2010年也破天荒第一次拒绝一些外省高校的招生计划,以确保湖南高校的生源。
观点:未来招生应区分不同类别
省高招办林主任认为,近几年考生上大学已经不是难事,省外有的地区录取率已经超过80%以上,但考生的高考压力没有减小,社会仍然十分关注高考,考生的竞争性也更强。因为社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名牌高校和老牌的本科院校,而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的录取率相对较低,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录取分数已经很低,但生源仍然普遍不足,而且录取后的流失率还相当高。
林主任表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高校招生应区分不同的层次与类别。例如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突出其职业性和技术性,招生时只依据中学的学科文化成绩录取不合理也不太科学,今后专科院校招生不应再列入国家统一高考,应改为各省自行研究制定地方的招生办法或者直接由学校自主招生,学校除了依据考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外,主要应检测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以及相关的基本素质。
生源减少带来教育变革机会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最近几年,全国中小学校数量及在校生总数均迅速下降。
或许,三五年后,我们会看到身边有一批高校面临招不到足够学生的局面,进而陷入办学困境甚至有倒闭的风险。近年来,高校迅速扩张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更多的是靠学校借贷及学生学费来维持,于是就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越是层次低的学校,招生量越大,学费也越高。因为在这些学校的日常运营中,学费成为最核心、最重要的资金支撑。一旦生源缺少,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学校就会难以为继。
如今由于生源的减少,给一些高校带来了生存危机,也给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变革机会。或许学校的管理者与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需要未雨绸缪,借鉴日本等国家曾经面临类似困境的经验,尽快缩减招生计划,调整办学方向与定位,甚至进行强制性调整,以避免因为生源迅速下降、学校倒闭带来的社会动荡。(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