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良: 我讲的是什么主题呢?关于高考的学生报考志愿当中一个如何科学选择专业的问题。关于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机构是研究心理学的,关于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做了5年了,全国第一家专门研究高考学生的专业选择问题,进行到现在可以说在理论方面、在方方面面走到现在,我们感觉到还是比较成熟的。
我们想今天也是把我们研究的一些成果和一些案例告诉给家长,和家长做一个交流,也能够帮助家长科学的指导孩子,将来更好的发展。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我这个主题如果起名字,应该叫做“高考志愿与孩子人生发展”,孩子如何成才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走到了人生重要十字路口。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代表着某个人的一种职业,虽然专业不能决定某个人将来所从事的某个具体职业,但基本上确定了所从事的职业范围。去年我在新浪做客的时候有一个网友问我,老师,你说专业重要,他说不重要。他说,你看现在社会上那么多人学了那个专业并不干了,转行了。我怎么回答的呢?我说这恰恰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什么你学了医学却想干法律工作呢?你既然觉得法律工作更好为什么刚开始不去学法学呢?难道说一个高明的医生可以不通过专业的训练吗?说明他们好多人是当初在确定自己专业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的确是,因为根据教育部的一向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什么情况呢?大学生当初报考志愿的时候有22.9%的人选择专业没有认真考虑,随便凑合的。有41.2%的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对号入座,看能考上哪个就上哪个。就说明这些学生缺乏主动的职业意识和未来意识。我们说我们的高考生在面对全国搞高校280多个专业,我们到底选择哪个专业?根据什么选择那些专业才是适合的呢?经过我们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给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结局都不一样。我把我们所碰到的这些现象列举一下,然后给大家做一下分析。
其中刚才我提到的那个网友说的,最普遍的现象,我只考虑学校,不考虑专业,专业以后再说吧,先上了再说,尤其是我在外地讲学可能更加明显,农村能考上就不得了了,在北京稍微好一点。他们的普遍的观点是什么呢?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有名气的学校或者有牌子的学校容易成才,我说这种想法非常好,不错。因为好的学校环境好,图书藏书丰富,师资力量强,进一步学习,出国留学等等机会比普通学校优越一些,但是很多学生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考虑学校忽视了自己适合的专业。
最明显的例子,我去年接到了一个案例,一个上清华大学材料系的学生,他的母亲找我来。怎么回事呢?他的孩子上了大学了,学的电子系专业,说要退学,家长说两句就哭,说能不能想办法劝说劝说我们孩子。说能不能够先把清华大学的牌子拿到手以后咱们再重新考也行。因为那个孩子的专电说,电子系他上不下去,想重新考,怎么回事呢?他上大一的时候还没感觉,上了大二、大三的时候,电子线路、元器件等等,很让他头疼,学不下去,以至于六门课不及格,所以对他的自尊打击非常大,不是说他不能学,他实在是不想学。好多大学生跟中学教育是不一样的,上了大学并不是怎么考好,分数弄多高,主要的想法转到什么地方呢?将来我要做什么?我要在哪个方面有成就?大学生考虑这个问题。所以电子专业将来从事这个工作肯定不可想象,他也不想混,所以他想重新选择得了。结果找到我们说怎么办?我对那个孩子进行了研究一番,又跟家长交流了一下,其实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是非常有特点、非常有天赋的。他的母亲跟我说了他的两个情况,说这个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古迹,说母亲带孩子一说到外面旅游,看见石碑镌刻的字,他特别爱摸,爱不释手,都不想离开。还说了一个现象,家里一买来地图,这孩子拿到手里面就铺到地下,趴上去东看西看。在我们心理学当中,他这种天赋我们称之叫空间知觉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家长包括孩子可能都忽视了,忽视他这种天然的优势,因为就为了考学嘛,所以一切都忘了,为了考上清华,所以一切都不考虑了,先挤进去再说。孩子上大一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应该去学建筑系,我们当然实施了我们心理学的科学手段,测试以后的确是明显的在建筑系方面还确实有前途,但是他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为了想考上再说吧。
这个例子明显的是重学校轻专业。当然家长包括孩子,包括现在的家长,前天在那个礼堂讲座的时候,中科院教授的一个孩子还是这个观点,我就考北大,至于什么专业我无所谓,先上去再说。家长急的也不得了,没办法,孩子都能理解,清华、北大牌子这么好,有时候考上这个学校干吗呢?是给别人看的,带这种荣誉,但没有考虑专业问题,很容易产生重学校、轻专业的情况。
另外一种学生为什么他重学校轻专业呢?可能因为成绩中等的学生,他认为差的学校很难找工作,甚至说很难成才。我说了,这又是和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关系。我们咨询了一个学生,就因为上了甚至是复旦大学,就因为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上了大学以后不想学了,放弃了,说我考上复旦大学没有清华、北大这么响亮。上了大三了家长跟我说,我们孩子就因为这点非常压抑,压抑了几年,不想好好的学,就想混到毕业得了。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方面,因为太关注孩子的分数、考学了。都知道,学校好的,光彩,是不是这样的呢?如果我们正确的去教育孩子,其实我们说差学校也能成才的,都知道典型的毛泽东上什么学校,当代的柳传志、杨元庆上什么学校,更别说牛根生还是初中毕业。当然我们不是不上学就不好了,都是能成才的。中国微软的吴世红女士竟然自考,当了中国微软的总经理。这种成才的理念我们家庭、我们学校没有灌输他,一旦考不好觉得自己就是无能的人。
有一个考生去年咨询我,他现在发展得不错,他考了一个联合大学,非常普通。找到我了,说我这个学校将来怎么办啊?我也想成才,这个学校能成才吗?我说能成才。他说联合大学没有什么理工大学,因为本来能考上的没考上,将来怎么办?我说成才在于自己,大学里面的教育很多情况下是自己自学,老师当然很重要,很多情况是靠自己。而且上了大学以后现在大学开放性,觉得老师讲得不好可以去参加一些,甚至到北大校园多参加这方面的讲座,都可以学习,只要想学习都可以学好,他这么说信心非常足,他现在发展得非常好,现在搞了一个什么工作室,除了学习还搞了工作室,发展得不错。所以成才的理念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否则上什么大学,这是普遍的我们遇到的观念。
选冷门还是选热门?
第二个向我们咨询比较多的,到底选择冷门还是热门好。普遍的是好学生都选择热门,老师你能告诉我最热的十大职业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吗?我说这又存在误区了,为什么只考虑热门忽视其他就可能出现误区呢?是因为他不懂得这个热门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说热门的形成和市场经济规律有关系,当一个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的时候,可能大量的招聘,把这种人才、这种岗位给炒起来了,自然就热起来了。当一段时间企业不需要了,人才饱和了,显然这个职业就冷了。
明显大家知道,现在最热的是什么?都知道现在热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看到现在热了?是因为现在社会好多企业高薪招聘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你说人力资源热怎么形成的?我告诉大家,这和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因为前几年企业之间的竞争依靠的是资源、原材料、资金等等的竞争,逐渐过渡到技术的竞争。
现在再搞核心技术我们发现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际间大的企业人力资源的专家就非常重要,人力资源专家的认为是什么?就是网络招聘企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同时对这些人才进行规划、进行设计、进行培训,适合我这个企业的发展,这是人力资源专家的任务。现在当然人力资源热,但是我想你的孩子适合吗?我前年碰到北大考计算机系的,是从太原考来的一个考生,当年考的计算机,那时候网站热,他分考的不错,一听说搞计算机热,所以报了,报了学一年多学不下去了,没兴趣,天天做数学题,搞软件数字,非常厌烦。最后经过咨询以后我了解,其实这个孩子的社会动机非常强,跟人打交道非常轻松。最后说我肯定不想在计算机上发展,已经明确了,往哪儿发展?经过我咨询、了解、测试,两个,一个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个是心理方面。因为她多重的测试结果都支持她学这个专业,当然她现在还不能转学,转不了专业,怎么办呢?我说你能不能保证你计算机课及格?说我保证,我说你业余去听北大的心理学课。她就照着做了,现在考上研究生没有我还不知道,这是典型的例子。
有人说现在选冷门行不行?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也要考虑冷门适不适合,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考冷门容易录取上,冷门里面也要考虑适不适合孩子,冷门就是大家不考虑的东西,所以孩子比来比去,垃圾的专业让我选,差专业让我选,觉得自己不光彩,但是我们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给他讲这个专业的知道,讲到他适合。2001年有一个浙江大学学化学的学生,是女生,报考了化学,化学那时候是很冷的,那时候英语热、经济热、计算机热,尤其是女生更不可能好多人去报它,但是这个女生去报了,而且跟我咨询我。我说你大胆报,你潜能方面是适合的。这个女生不得了,她上了以后化学非常痴迷,她喜欢钻实验室,喜欢搞化学实验。上了研究生的时候还考化学,居然她早早就确定了自己发生的一个课题,在她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产品就做出来了,做了叫汽车轮胎的黏合剂,后来被一个企业说是170万专利给买走了。后来这个现象在媒体上报道了,引起社会上的轰动。冷门是一样能成才的,就看你适不适合。
如何看待专业前景与孩子的前途?
还有一些家长和学生报考,根据这个专业能不能挣大钱来考虑,我们每年也咨询了,很多人问我这个专业有没有前景,所谓有没有前景,就是看这个专业能不能挣大钱。上个星期我在北大附中讲完课学生跑上来了,说你挣多少钱?说你必须告诉我,我说为什么?他说我想考心理学。我说心理学能干的人挣钱也是非常多的,有的给企业白领做咨询,一个小时八百块钱,我说你们适合做吗?你了解自己吗?你自行智能强不强,这一说他们开始犹豫了。
从能不能挣大钱的角度靠好不好?都好,都得考虑,因为这个社会用我们的能力能挣上高薪,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应该去追求。但是我们往往只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那是不行的。好多公司开了心理学,公司都开不下去,因为你没有做到那个水平,你做到那个水平咨询者愿意找你。现在说心理挺热挺热,但是热是热,能挣大钱吗?不一定挣大钱,还是在于人自己。所以说挣大钱的专业一定要冷静去考虑。
还有其他考虑的角度,比如家长包办,有人说孩子太小,你听我的。有的家长咨询的不错,帮助孩子选择专业,可能可以考虑孩子的特点。有的家长纯粹是,家长说我喜欢什么我让我的孩子报什么,甚至有的家长说,我以前想实现的愿意没有实现,我让我孩子这一代实现。居然这样想问题,这样造成的悲剧也非常非常多。我接到最明显的包办的结果,去年春天的时候,从西安考过来一个考生,报考了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好不好?这个女孩非常好,她们家八个人给她参考的,爷爷、奶奶、舅舅、爸爸、妈妈、姑姑之类的,为什么给她报考财政学院?几大理由,第一,首先是报考北京,北京显然比西安好,孩子学习成绩很棒。第二,学经济,现在经济热,持续不断,现在加入WTO,中国国际化程度发展越来越大,肯定经济没问题。再锁定,锁定财政学院,为什么?因为经济类专业非常多。为什么财政学院?第一,将来财政学院发展方向可以当国家公务员,职业比较稳定,待遇比较好,女孩子做比较适合。所以几家参考来参考去,适合她,唯独没有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也是上了几年,她舅舅和她关系是最好的,是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老师,是副校长,坐飞机跑来了,也是孩子跟家长闹别扭,中央财经学院七八个月不想学了,学那个东西简直对我来说是无聊透顶的东西。经过了解,孩子喜欢创造的东西,将来刻板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工作,说简直没有办法做。其实这个孩子初三没毕业钢琴就九级了,而且是自愿学的,艺术很有才华。但是已经上了怎么办?调整半天说怎么看看考研的时候想办法转,这个事情非常受压抑,只能心理上怎么解脱一下。所以说她的舅舅也是有学问的人,也知道错了,整个是包办,我们遇到包办每年都一大堆,这两年我们咨询多了好多家长也理解这个观念了,必须理解他的特点,所以包办的情况少一些了。其他还有互相攀比,等等,总之我们发现专业选择存在问题很的情况是什么造成的?就是忽视孩子本身自身的因素。你自身有哪方面的潜能,有哪方面的优势,给忽视了,家长看不到,学生本身也忽视了。
怎么忽视了?就是因为现在的初中教育造成的,国外教学从小孩子就有专门指导,国外的学生俱乐部特别多,要找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发展,中国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忽视了。现在教育学家研究的结论一致地在哪一点,考试只考察到了学生部分的能力,只考虑到哪些能力呢?主要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其他孩子,比如孩子这种创造能力、管理才能、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兴奋性特点,这些将来他职业发展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特点肯定是考察不到的。为什么国外的心理学非常发达呢?每个人一生统计下来要做70多次测试,就要找你的特点在哪儿,然后去运用。咱们国家就把这点给忽视了,忽视这个情况严重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非常大,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
我们易迈步接到一个孩子退学一年了,找到我们,孩子打架,和社会上的一些人混到一起了,甚至差点沾染上了毒品。孩子害怕,打电话居然听说他和毒品沾在一起了,打电话给我们。其实这个孩子我们发现,他打架不是他真正不上学的原因,他不想打架,因为不学了,怎么回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家里很富有,家长也都是职业人,甚至他的母亲为了把孩子的学习搞上去,工作基本上不干了,辅导孩子。这个孩子看着很聪明,可是就是数学老学不好,小学勉强不错,到了初中越学越学不懂,老考不及格。家长怎么办?请重点中学的名校教师来辅导,辅导来辅导去还是辅导不上去,尤其是他父亲对孩子失望了,不管了,忙自己工作了,母亲还是有心,还是考虑把自己孩子提高上来。母亲想了很多办法,每次考数学跟老师搞好关系,每次考试前把题透露给家长,在家把题做好了,这样就勉强凑合及格了。但是孩子长大成人了,孩子会比较,对他也是产生影响的。所以到了高一,孩子基本上上不动了,整个他自信心、自尊崩溃了,我不上了,我不是学习的料,我不上。其实这个孩子非常善良,找到我们咨询,我们首先给他做心理测试,我们测试结果这个孩子有哪些优势?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非常强,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艺术家的气质。他父亲根本不见我们,母亲老追着我们挺好,咨询了好多,慢慢信任我们了。说孩子怎么办?我们给她出了个主意,孩子现在十七岁,我说让他学美术。家长开始也考虑不清楚,说先学吧。其实我说了,孩子小时候可喜欢画画了,爱动爱画,可是家长怎么问呢?你连数学都学不好你美术就能学好吗?所以家长这么认真的,没有让他学,耽误孩子了。说十七岁能不能学好?我说能不能学好必须现在行动,先学,专门请北师大艺术系的老师给他指导,指导了三个月奇迹产生了。孩子学美术突飞猛进,学了素描,学油画,学的非常快。以前孩子回到家、上网,打电话,家里弄不住他。现在居然画画画到半夜两点钟。那次来,我说你画到两点钟你爸妈干吗呢?他说我爸妈看电视,我画也不打扰他们。家长非常高兴,孩子要干正事了,逐渐逐渐和社会上的孩子脱离关系了。居然上一个月的时候,这个孩子跟我们易迈步的老师说了一句让我们吃惊的话,什么话?说老师我想报考北师大的艺术系。跟他学的有好几个是考这个学校的,其中有一个香港的孩子,说我看到这么多孩子就这个孩子很轻松,香港有一个学生跟他学画指导了三年了,感觉到还没有找到感觉,这个孩子志向既然是考北师大的艺术系。文化课肯定也要考,我们后两个开始辅导他的文化课,请了一些考试,还给他做了心理调节。你们想,他的数学成绩在我们接的时候初中水平还不高,因式分解都忘掉了。辅导了两个月的文化课,数学前几天家长测试了高一的知识,出了30到题居然一道没错,兴奋的自己跳。我们部门一个经理说行,奖励给你一个饭卡,这孩子高兴得不得了,天天在我们单位里跟我们员工一样天天来,所以家长感动得不得了,他父亲改变观念了,请我们吃饭,说了一大堆。他父亲就说,我就是不相信,一个人数学学不好能把画学好吗,说我以前也学画画但我数学学得很好啊,我说人不一样啊,他父亲终于相信我们的话了。
大前天的事,中央电视台邀请我们做节目,他的母亲欣然同意,带着孩子到演播现场,带着孩子说说自己的感想,说我的孩子至少自信起来了,至于将来怎么发展,他自信起来以后也会有其他的自信。教育上有一个观点,什么观点?尤其是成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很多家长给孩子说失败了怎么站起来,我说这种教育是不错,但是有可能会打击很多的学生。所以这种教育观点在我们搞教育学、心理学的,我们现在不认同。我应该说是,成功是成功之母,甚至是成功之父。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多让孩子体验到成就,这个人的自信才容易建立起来,当一个人的自信建立起来以后其他的才有自信。你老失败老失败,还有自信吗?自尊都受不了。让你推销,今天卖不出去,明天卖不出去,后天卖不出去,你还有自信吗?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不要把题搞得难得不得了把孩子的信心都打压了。
我教育的观点就是,发现孩子的潜能和优势,研究他的潜能和优势发展,人的选择就正确。
扬长避短是最好的选择
在面临孩子高考要报志愿的情况下,这么多专业他到底适合哪个专业?我们说更应该考虑,扬长避短才是最科学的发展观,所以好多我们说家长忽视。
讲到这一点我再讲一个我深有感触的例子,因为我特爱给家长谈教育,你们孩子即使现在没考好,将来还会存在很多问题,将来毕业找工作了还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家长要学会指导他。我给家长讲一个人大的孩子的母亲,特别会指导帮助自己的孩子,因为很典型,我印象非常深。
这是去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测试报道,这个母亲怎么做?说要把报告珍藏起来,我说为什么这么做?她说我是为了孩子今后好帮助他、指导他,怎么回事?她讲了她的故事。我说你的孩子真优秀,上人大附中啊,这个孩子高三毕业立志要考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我们在测试前这个孩子有很多的想法,至少明确了要考清华,第二上什么专业,心理比较模糊。找我们测试,十大专业就有建筑专业,他更加兴奋了,说我非清华大学的建筑系不可。这个家长这么想?说我的孩子你可不知道,今天他取得这个成绩可是来之不易,小学的时候这个孩子好像天生笨,找不到学习的感觉,考试老是排到后面去。上了中学也是普通的初中,这个家长怎么做?说我从来都不相信我的孩子这么差,他给他的同事,甚至跟他的亲戚,只要带着孩子出去,她怎么说?我的孩子我相信将来绝对很棒。每一次考得不好的时候,家长就想办法鼓励他,说都没关系的,你将来肯定可以,我知道你能学,这都是暂时的,学习慢慢来,只是你还没找到学习的感觉。因为都知道,咱们都经历过,初中要排到后面,老师可不管这么多,老师只看前面十几名、二十名的学生,考后面老师就关系的很说,所以对后面的学生打击比较大。但是这个母亲这么做的结果,这个孩子确实是始终没有失去信心,到了初三的时候这个孩子突飞猛进,一下子考试进了人大附中。但是上了高中又出现问题,虽然考进去了但又不是靠前,这个家长又学怎么鼓励他,找他的优势、找他的长处,经常观察他的优点,鼓励他。这个孩子自信心建立起来以后,到了高三成绩突飞猛进,这个孩子的刻苦性到什么程度?虽然高一、高二成绩在后面,但是他不服气,我就是挑战,到了高三成绩上去了。所以这个自信心建立以后,说我非上清华大学不可。家长为什么把报告保留起来?说我要给他培养成国家优秀的建筑师,这是我的想法,孩子也是这样的想法。但是她也想好了,孩子肯定在成人的路上会碰到很多挫折、会碰到很多坎坷,有可能在追求建筑师的道路上自信心可能会不足,她想好了,一旦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她要把那时候拿回来的这个报告让他看,说你看看,你是非常适合建筑专业的,专家也说了你这么多优势,而且你自己也说了,清华建筑系是你最佳的专业,为什么你就退却了呢?所以家长说我预备好了,将来怎么教育她。这个家长说完以后我非常感动,所以我要把这个例子讲给大家。
这中间我也碰到很多家长,确实是教育问题出得太多了。上个学生在图书大厦讲座的时候,给家长找来,讲两句就哭,说孩子20岁了,在家待业一年了不敢找工作,一调查是家长的教育问题,孩子自信没有建立起来,虽然考上大学了,稍微碰着点挫折说我可能不行,自信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不敢碰挫折。所以我说这个孩子得赶快,所以家长着急,这么大了我还养着怎么办,我说和你们有关系。
讲到这儿家长可能都要问孩子的潜能和优势怎么发现问题,两种办法:
第一种,家长本人多观察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当然家长确实因为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训练,有的家长把优势当弱势了,有的把弱势当优势了。有个家长让孩子学医学里面的药剂学,我说为什么学这个?他说我孩子内向了。我问孩子你想学什么?孩子说我想当老师。爸爸说我内向,其实我并不内向,其实家长的观察也有问题。
我们家长普遍看到孩子内向和外相,其实孩子有很多特点你考虑到了吗?比如孩子的兴奋性、永恒性、自制性、实验性,等等这些特点你发现了吗?可能家长因为缺乏心理学方面的训练,就看到了内向、外相,可能忽视了这方面。我们说观察角度作为家长来说多看看心理学的书,思路要放开,孩子的优点是非常非常多的。
第二种专业的方法,就是借助专家咨询机构。国外用的非常多,我们国家可能发展比较晚,好多家长可能也有误会,说报纸、电视上那么多测试我都测了,乱七八糟,反而不信任。我们说一定要找专业的机构,为什么呢?心理学这块东西,因为我是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十几年了,可以这么说,心理学测试有专门的标准化的研究过程,信度水平和效度水平,达到这个水平,测试才能标准化。
我们还要考虑从哪个角度发现孩子的特点。我们的测试权威性也在于按吸收了国家通行的惯例,对我们国家上万考生进行研究,发现适合于我们国家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形成了我们一套咨询理念,什么理念?一个孩子的潜能和优势发挥得比较好必须四点相结合。
第一,孩子的兴趣。家长说兴趣谁不知道,我们孩子也是按兴趣报考的嘛,但是我们发现好多孩子的兴趣出现了问题,不是他真正的兴趣,不是他内在的兴趣。最明显的,我去年遇到一个案例,太典型了,那个孩子已经工作了,食品质量检测部门,他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对口,但是他就是不想搞技术工作。我为他,这么对口的专业为什么不想干?我说你是对化学不感兴趣?他说是的,我是不感兴趣,对化学一点不感兴趣。我说你不感兴趣为什么报考化学专业?他说我上高中的时候喜欢化学,高中的时候喜欢化学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不喜欢?我发现他的兴趣怎么形成的?第一,化学是所有科目当中学得最好的。第二,他是化学课代表。第三,化学老师他非常仰慕,同时那个化学老师也特别器重他。理所当然的报考化学专业,结果上了大二的时候,天天和实验室打交道,他觉得如果说我将来工作都是这么样的工作简直是不可想像,其实他的兴趣转到哪去了?转到喜欢哲学、喜欢政治,他是学生会的一个干部,学生会主席。所以他兴趣在那儿,当然我们发现以后,他的能力优势在人际叫做,管理层的,根本不是搞研究的料,不想搞研究。
所以我们说中学时代形成的兴趣,对一部分学生是不稳定的、潜层次的、容易变化。什么时候形成真正的兴趣?至少有两点?
第一,必须和生涯动机相结合,这就是我们心理学当中测试的生涯动机。代表了你将来要做什么,将来要发展什么,这个必须要考虑。如果这个结合起来、一致起来,你的兴趣就会变成真正的兴趣。
刚才学科兴趣在我们测试里有27大学科兴趣,生涯动机有7大生涯动机。比如你想在语言方面发展,还是想在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方面发展,比如艺术性方面,还想在社会性方面发展,等等七个方面。人大致上可以在这些领域发展。
还有交叉性的领域,比如有的人创造性比较强,另外他操作性动机强,他喜欢技术方面,这两个交叉点也非常重要,这是第二个要考虑的。
第三,你的兴趣还要和你的能力一致起来,不一致也存在问题,我们见到的案例也非常非常多。说学计算机的人特别多吧,邮电大学有一个班,我问你们班多少人?说40多人。我说有多少人想在计算机方面发展的?他说可能五六个、七八个人,我说其他人干吗去?说毕业以后再说吧,都不搞计算机。所以一问将来干什么都糊涂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这方面见得最多,往往他的能力和兴趣矛盾了,兴趣比如计算机要求数学逻辑能力要强一点,还有空间判断能力强一点。软件方面就是数学逻辑能力强一点,往往这方面不疲惫,到了大学以后才知道我能力在这方面,这方面是一个劣势,所以一矛盾以后他的心态就发生变化了。因为他天天要学、天天要做肯定会出现问题。
能力优势一般考虑哪些方面呢?9大能力是一个人将来职业发展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力,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嘉德娜他的观点,以前都考虑孩子的智力怎么样,他的观点是人是多元智能的。比如人的数学逻辑能力、语言能力、空间能力、形态知觉能力、自我意识能力、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要去了解他。有的家长认为,将来我再学呗,我再培训呗,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我们说可以培训,人一辈子必须要学、比较要培训,职业毕竟有很多。但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好多企业为什么有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来我要看你的素质,你在哪些方面有潜力、好培训,为什么这样考虑?是要考虑我企业的成本问题,不能说培养一个人才,本来两个月我可以培养成,培养你用了一年、半年,企业哪有这么多成本用在你身上。一个人可能稍家培训就成了这个公司的设计师、策划人员了,你也认为我自己这方面行,培养个三五个月试试。有的人说人际交往能力强,那可能推销、跟人打交道、谈判比较好,但是有的人说我培训吧,但是培训的结果,稍加不注意又下来了。所以我们说能力优势必须考虑。
第四,个性优势。个性优势我们家长看到内向和外相,卡特尔研究了一辈子他就研究人的个性,50多年,现在七八十年了。他研究的成果,十六种个性在人的职业发展当中、未来人生发展当中是比较重要的,他认为叫做根源性的个性,就是人当中稍微来说不容易变成的,对其他方面所产生影响的个性,十六个方面。我们家长认识到多少种呢?比如人的聪慧性特点、实验性、自制性、紧张性等等,非常多。每个个性高和低,都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专业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人的秉性难移,我们成人年轻的时候是这个特点过了多少年还是这个特点,当然有些可能随着社会变化了,但是秉性确实是难移。有些是变化了,但是必须经过很大的努力,可能要经过很大社会方面的冲击,可能你的个性就会变化。如果故意让他变,人个性代表了什么?代表了人的一种自尊。如果把自我都改变了?有些人说为什么精神分裂症得得多呢?就是这么造成的,因为自我没有了,把我摧毁了,我不是我了我是谁啊。所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优秀的个性特点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些个性不太适合的,我们怎么扬长避短回避一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第四个因素,个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家长怎么考虑?选择孩子最有兴趣的、动机最强的、能力优势最突出的、个性相符合的那些专业、那些职业,可能对孩子发展是非常好的。当然不能说全部吻合了,但是吻合的越多孩子的发展就越顺利。可以说是心理科学一再证明的结果,必须对孩子这方面了解。
测试我们做了多少年,有效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去年我们得到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的鉴定,有效率已经在90%以上。我可以举两个我咨询那么多例子当中的两个典型的例子,给大家讲一下测试结果对人得好处。
这是前年的一个例子,为什么说这个例子?因为印象太深了。我们当时一对家长测试了孩子,我们给他推荐的是工业设计,家长没听过工业设计是干什么的?我给他说了两个工业设计是干什么的?我说你孩子多种情况下比较适合这个专业,当然排了十个专业来,我们在多个领域选择里,我说工业设计是比较适合的。家长也没有别的考虑,说就听你们专家的观点吧,但是遇到一个问题,报考理工大学550分考上工业设计,但是还要复试看美工方面,家长着急了,说没有学过,最后一问招生办的老师,老师说没事我们不是要求技术多强,我们也是看看孩子潜力怎么样。面试的人比较多嘛,这个孩子怎么办?家长赶快请了一个美术老师,指导了二十天的样子去面试,结果一千多名孩子排到前十名。还有孩子从小学美术的,但是都排在后面。家长给我们打电话,特别说这件事,印象非常深,为什么印象深?今年孩子又来了,干吗来了?说给同事做测试。因为我们老搬家,他们就找我们,后来找到我们了,说这个事,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印象太深了,因为那时候给我们打电话激动得不得了,孩子考了前十名高兴得不了。我说孩子怎么样,说大三了,非常好。
还有一个案例也是印象比较深的,因为是上个星期的事,石家庄的一个母亲打电话,是上石家庄医学院,说我的孩子非常开心,成绩都排在前面,孩子非常喜欢。我说那不挺好吗?这有什么不正常的?他说你不知道,我们孩子高三整个上了三年没有开始过,因为成绩总是排在中等往下。当前报考的时候勉强考到石家庄医学院,也是找我们测试,当时家长不知道选什么,其实孩子英语是比较喜欢的,我测试了兴趣是哪方面的,他的动机是怎么样的,他操作性动机又怎么样,他能力方面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语言能力相对比学习能力要强,还有他的个性特点。我觉得整个来看,多数的情况下支持他学医学,最后家长答应报考了。过了三年以后家长给我们说这个例子,我们也非常兴奋,因为我们指导成功了我们也非常兴奋。说我终于看到孩子开心,关键开心很重要,上了高中三年孩子老是要崩溃的样子,受不了,所以她比较感动。
总之一点,为什么我罗嗦这么多?就给家长讲一个观念,不管你们的孩子现在上大学,还是进一步的发展,存在一个什么问题?一定要不停地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和优势,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好像现在没考好,不行了,就像上面的家长,拿到我们测试样本跟他说半天。我们的孩子数学考12分,化学考了20分,总分300多分,学的理科。但是这个孩子作文大赛获过奖,家里的小说几大本,小说写书写了一半。孩子因为参加高考,分老不上去,孩子没自信,因为这个分不上去上不了大学。家长报考的时候就让他学理科,孩子也想学理科吧,文科好像都是不怎么样的人学,所以没有观念就学了,但是就是写不上去。他感觉到怎么办?关键他没有自信。我是特别偏爱这个孩子,将来搞文学创作,当编导、做新闻记者,怎么不行,我说你上联合大学汉语言文学、新闻专业都可以报,将来可以让我跟踪你。关键他没有信心,我说你们的孩子我给他一个信心,因为孩子自己认为我写的东西搞书有什么用,我将来也没有出息,我连化学都考不好。他认为自己没有出息,很悲观,我说不行。不管你的孩子将来发展到哪个阶段,你一定要鼓励孩子,给他信心。因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人人都有巨大潜能,人人都能成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