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考 试 性 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 试 内 容
一、 知识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共四部分(见Ⅳ.考查的知识范围)。
二、 能力要求
根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政治科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政治科高考以上述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考生应能:
1. 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 理解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 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 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Ⅲ.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 考试方法
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有A、B两种,每个考生只答一种;Ⅱ卷为非选择题。
二、 试卷内容比例
经济常识 约35%
哲学常识 约35%
政治常识 约20%
时事政治 约10%
三、 试卷题型比例
1. 江苏省试卷的题型比例为
选择题Ⅰ 约36%
选择题Ⅱ 约16%
简答题 约17%
论述题 约31%
2. 其他省试卷的题型比例为
选择题Ⅰ 约30%
选择题Ⅱ 约20%
简答题 约13%
辨析题 约15%
论述题 约22%
选择题Ⅰ: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后同)。
选择题Ⅱ: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后同)。
四、 试题难度比例
试题的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因试题题型不同,难度有如下几种计算方法:
1. 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
P=n/N
其中,n为选择正确答案的考生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考生总人数。
2. 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
P=/M
其中,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3. 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P)/2
其中,P、P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可见,难度总是在0到1之间变化的,难度值愈大,试题愈容易;难度值愈小,试题愈难。一般认为,选拔性考试试题难度值在0.3到0.7之间为宜。
P值大于0.7的题目 约30%
P值为0.3~0.7的题目 约60%
P值小于0.3的题目 约10%
Ⅳ.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1. 商品和商品经济
(1) 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 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 企业和经营者
(1)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 产业和劳动者
(1) 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 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 银行和储蓄者
(1) 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2) 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 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 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1. 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