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大纲 - 正文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科考试大纲(新课程版)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4-3-27 10:23:57 【字体:小 大】

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辩证法 

(1) 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 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 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 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 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 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 认识论 

(1)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 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 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 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4)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 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6) 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1. 我国的国家制度 

(1) 我国的国体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职能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 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依法治国 

(4) 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 政党与政权 

政党的特征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4.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 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法 

(2) 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国际竞争的实质 

(3) 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四部分 时事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