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考试内容: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平行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4)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公式;掌握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6)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7)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距离,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8)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
(9)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10)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11)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考生可在9(A)和9(B)中任选其一
10.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考试内容: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排列、排列数公式。
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11.概率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12.统计
考试内容:
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
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
考试要求:
(1)了解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意义,会用它们对简单实际问题进行抽样。
(2)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3)会用样本估计总体期望值和方差。
13.导数
考试内容:
导数的背景。
导数的概念。
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考试要求: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掌握函数y=c(c为常数)等导数公式,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4)理解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概念,并会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大值、极小值及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会利用导数求某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