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脸”进出评卷场
记者随评卷教师一同前往评卷场“探班”。评卷场门口有武警站岗,并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评卷老师需凭“脸”进出评卷场。
省考试局新闻发言人王素英介绍说,从去年起我省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事先对评卷老师进行摄像采集信息,老师进出时仅需在“人脸识别系统”的仪器前一照,该系统自动核对已采集信息并报出姓名,防止非评卷老师进入评卷场,整个过程仅需几秒钟就可以确认评卷老师身份。
根据相关规定,评卷老师禁止将与评卷工作有关的物品带出评卷场,也不允许打电话、发短信、抄录、拷贝和拍照考生的答卷。
评卷员看不到考生信息
进入评卷场后记者发现,评卷老师的显示屏里面只能看到某一题目电子化试卷(一小块图像),试卷已经隐去考生姓名、考号等相关资料。
整个网上评卷过程,评卷老师见不到、也接触不到一张纸质答卷,只能见到电子化的考生答卷图像。而且计算机提交给评卷老师的考生信息都是经过加密处理的“密号”,评卷老师无法知道与密号对应的考生准考证号信息。
据介绍,评卷场地的网络连接采用局域网的形式,并与外网实行物理隔断。评卷过程中评卷老师不得在计算机上进行除网上评卷外的其他任何操作。在试卷扫描室内,还挂上了视频监控大屏幕。评卷场入口和场内、答题卡保管室都装上了摄像头,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大屏幕一眼就能看到评卷场多处场景。据悉,今年我省首次通过视频监控大屏幕,对评卷全程进行监控,以保障试卷的安全以及督促评卷老师遵守评卷纪律。
所有主观题实行“双评”
据介绍,我省高考主观题评卷采取“双评制”,相当于给主观题上了“双保险”,能有效减少评分误差问题。
“双评制”即每位考生的主观题答卷均由两位教师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单独评阅。当差评值小于或等于双评差值阈限时,取双评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题的得分;双评分值大于双评差值阈限或其中一评为零分另一评为非零分,试题将自动转到题组长评阅。
三评后仍超过规定的分差值,或三评为零分时,由网上评卷系统自动分发给学科组长进行最终评定。双评差值阈限由各学科评卷组在试评的基础上根据各题具体情况提出实施方案,报评卷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本报海口6月1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