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英语语篇材料中的篇章结构以及词汇语句表达中的多样性、连贯性、准确性和得体性,学会观察品味而后模仿,进而获得运用英语自如进行表达的能力。(武汉市教科院 沈启智 肖启 )
物理:考纲不会大变 培养多种能力
试卷回顾
2008年理综物理试卷难度系数为0.437,难度略大,湖北省考生人均分为52.49分,武汉市人均分为53.29分。考生对很多试题感觉似曾相识,但是命题者对每道试题的编制都深思熟虑,以能力立意,推陈出新,在考生原来比较熟悉的模型中,进行知识点的的重组和变形,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一些学得比较死的学生,就很容易失分。
备考建议
1.研习考试大纲,把握备考方向。
与2007年的考试大纲相比,物理学科2008年高考大纲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修订,预计2009年考试大纲物理部分不会有大的变化,目前可以根据2008年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2.全面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内容。
在物理复习中,夯实基础至关重要。考试大纲规定了物理试卷中易、中、难试题的占分比例控制在3:5:2左右,一般年份高考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试题占到80%,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立足本学科,全面复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双基”的理解与灵活应用,不要一味地去解难题、偏题、怪题。
3.知识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中学物理的知识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规律的表达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对比分析,区别不同点,掌握共同点,以期提高学生能力。
今年,历史试题的选材主要有文字与表格、地图、图片等形式。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不依据教科书的重点,采取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脱离教材考”是在向新课程过渡期间,高考的一个重要策略。以材料呈现、创新考试情景、注重能力考查、重视考试本身的思想教育作用,是近年高考题的共同特点,这种命题形式日趋成熟,将会在未来的高考中反复出现。
失分分析
依考生的阅卷得分情况,反映备考中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学科基本能力培养有欠缺。一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高考试题设问的角度,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解答问题,依托的知识却是教材中的。三是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四是审题不能有效地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内容词、条件限制词。
备考建议
1.近年来,“脱离教材考”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考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好像读了教科书、背了教科书对提高成绩没有多大帮助。这是片面的看法和想法。须知能力脱离知识是不存在的。只有准确记忆了重大史实、重要制度、历史阶段特征,才能正确回答这种倾向下的历史试题。
2.重视阅读提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训练,切忌漫无目的地搜寻材料进行所谓“适应性”训练。历史材料浩如烟海,指望“碰彩性”抓到与高考一样的材料和命题立意是不可能的,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3.规范答题。平时练习时,要严格按答题纸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答,特别是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对应好答案与设问的顺序,以防颠倒错位。形式上要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
(新洲区教研室 刘汝明 武汉市教科院 曹松林)
化学:培养发散思维 减少无谓失分
稳定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一个特点。包括试题难度、内容要求、试题结构等估计都会保持相对稳定,可能不会有大的变化。尤其在今年理综化学难度稍大的情况下,估计2009年的化学试题难度不大可能超过2008年。
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要注意研究在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方向和模式。开放性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反响很好,虽然今年体现不充分,但估计会继承和发扬。
学科内综合是近几年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根据目前形势估计会继承和发扬。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方面的教学力度。
化学计算是化学命题的组成部分,但新课程中要求有所降低,因此高考主要以基本计算为主,要重视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不能盲目地要求过高。
失分分析
全卷均分为59.4分。难度系数约为0.55,比去年稍难。考生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典型错误主要有:(1)基础知识有缺陷。如选择题失分较高,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仍较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等等。(2)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不少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综合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的严密性、完整性有欠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经常出现。(3)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较严重。(4)在规范答题方面失分较多。(5)不重视教材。
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抓主干,注重基础性。
高考复习备考一定要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
2.剖析真题找规律,注重规律性。
高考年年考,试题年年新,但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宗旨是相同的。注意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新课程理综试题化学部分的命题趋势,尤其是要研究2004—2008年高考非课改理综十套试题中的化学试题,归纳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把握命题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3.精选考题强化练,注重代表性。
适当进行专项训练和配套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科能力。训练中应注意二点:一是精心选题,高度重视高考题的研究。二是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分析过程,归纳方法,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和举三归一,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武汉市教科院 蔡玺祥 省实验中学 韩高义 武汉六中 刘炜)
政治:整合基础知识 锻炼审题解题
今年高考,全省政治最高分为84分,武汉最高分为82分。全省均分为52.26分,武汉为51.12分。试题关注社会,注重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知识的整合、拓展与应用。非选择题首次出现“举例说明”类的开放性设问,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审题能力。
失分分析
从阅卷情况来看,主要失分点有:
1.基础知识欠缺。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在大多数试题中都有体现。
2.审题能力欠缺。如第26题。
3.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差。如第25、31题。
4.审题意识不强,答题方向错误,知识范围把握不准,堆砌知识点,填充卷面,材料分析不够或不知所云。
5.表述不规范,缺乏条理性、逻辑性,错别字多、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备考建议
1.第一轮复习时,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整合知识专题。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基础主干知识所占比重很小,却构成了学科的骨骼,这部分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
2.第二轮复习时,以时政热点为主线展开,整合课本知识与时政知识为目标。首先,对时政热点的复习,要突出重点,反对漫天撒网,平均用力。其次,坚持“实际联系理论”,重点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3.提高审题技巧和解题能力。
审题时,首先要略览全题,明确主题,把握命题思想。其次,审读设问,明确范围,把握答题方向。
提高解题能力,即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另外,答题时,要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述,不可用随意性很强的日常生活用语来代替,要坚决杜绝非术语化现象;其次,要层次清晰,不可想一点写一点;第三,书写要认真,段落要分明。从第一轮复习时,考生就要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
(武汉市教科院 张祖涛 黄陂一中 江传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