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单科质量检查解析
1.D。解析:考查必修一课本P9页-P10页原核细胞(以蓝藻为例)的相关基础知识。蓝藻含有核糖体,没有中心体,所以D项错误。
2.B。解析:诗词中描绘的现象是衰老,题干要求从细胞水平分析,即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选项B细胞核的体积应该增大。必修一课本P122页有相关描述。
3.B。解析: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动物”二字和两分子单糖聚合为一分子二糖是关键信息,糖原属于多糖,蔗糖和麦芽糖属于植物细胞含有的二糖,所以选择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聚合而成,必修一课本P31页)。
4.C。解析:考查理解能力。ADP含量增加,说明相应过程会消耗ATP(能量),C项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A项乙醇通过细胞膜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必修一课本P70页)。
5.C。解析:考查DNA分子的基本结构。根据题意已知条件可得出双链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C占的比例为30%,所以C的数目为300个,选C项。
6.D。解析:考查理解能力。基因、DNA、染色体三者的关系是遗传学的核心知识,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但当分裂过程在间期完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7.C。解析:考查知识的简单应用能力,知识点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豌豆自然状态下,完成的是自交过程,亲本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情况为:A_B_:aaB_:A_bb:aabb = 9:3:3:1,所以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占7/16。
8.B。解析:考查理解能力。必修三课本P4、P8页有ACD项的相关描述,B项肝糖原是多糖,在血糖浓度降低时会在细胞中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进入血浆,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9.D。解析:考查对“丰富度”概念的理解,必修三课本P72页有相关描述。A项“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而不是标志重捕法;C项演替的最终结果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达到相同水平”错误;丰富度描述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中个体数目的多少,所以B项错误而D项正确。
10.A。解析:考查理解能力。据图而言,有6条食物链,但是朱鹮位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所以A项错误。
第1题—第10题讲评建议:旨在考查核心基础知识及简单的应用,讲评时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翻书查缺补漏,有选择性讲评。
11.A。解析: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实验,重点关注操作步骤。A项在必修一课本P27页,其操作步骤应该是: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C项在必修一课本P47页;D项在必修一课本P19页。
讲评建议:关注考纲考点,回归课本,细化基础实验,包括材料选择、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试剂使用、实验结果结论等。
12.C。解析: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内容在必修一课本第二章。A项磷脂和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元素均有C、H、O、N、P;B项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项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是DNA。
讲评建议:关注课本知识细节,回归课本,关注必修一课本P28页、P32页的相关叙述。
13.A。解析:考查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内容为必修一课本第三章和第六章。A项在课本P47页;B项在课本P46页,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项胰岛A细胞不能合成胰岛素,但是含有胰岛素的基因;D项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核仁不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
讲评建议:CD项要求关注生物学核心知识,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讲评时要重点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以及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4.D。解析: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判断Na+转运进液泡,方式是主动运输,A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协助,增加载体蛋白数量有助于Na+转运,提高细胞的渗透压,从而提高耐盐性,BC项正确;D项原生质层的组成为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不是所有结构,所以D项错误。
讲评建议:本题首先要关注信息的获取,其次要关注核心概念的回顾。
15.A。解析:考查实验探究能力,重点关注实验试剂(材料)的选择,知识点为必修一课本P78页-85页,与酶相关的知识。B项温度本身会影响到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项验证酶的高效性需要用相应酶和无机催化剂进行对比,才能得出结论,本选项的设计仅能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D项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1.5左右,设置pH为5、7、9的梯度无法达到目的,胃蛋白酶不适合作为验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讲评建议:关注考纲考点,回归课本,细化基础实验,包括材料选择、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试剂使用、实验结果结论等。
16.D 解析:波长为400—500和600—700的光下,植物的对光能的吸收较多,光合作用较为旺盛,释放的氧气量较多,所以厌氧菌分布较少。
讲评建议:复习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史
17.C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作用。
讲评建议:复习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18.D 解析: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传递给子代,故子代噬
菌体没有35S 。子代噬菌体合成核酸时使用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体内的核苷酸,所以所有子代噬菌体都有32P 。
讲评建议:复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9.C 解析:精原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和X、Y两种异形性染色体。所以存在5种形态的染色体.
讲评建议:复习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20.C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时才进行自由组合,A项错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项错误;D选项描述的随机交配的杂合子,并不知道其中含有的基因对数和基因间的关系,所以无法预测子代性状分离比, D项错误
讲评建议:复习孟德尔定律的实质,注意解释A选项中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对子代性状分离比的影响。
21.C 解析: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可以控制生物的同一性状,A项正确;m 片段属于非基因片段,它的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不属于基因突变,B项正确;在a基因中插入80个碱基对,将导致a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属于基因突变,C项错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D项正确。
讲评建议:复习基因概念,区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2.B 解析:例如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与性别决定无关,A项错误;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只有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项错误;母亲若为携带者,则可能生出色盲儿子,D项错误。
讲评建议:复习伴性遗传和性别决定,注意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23.C 解析:以①为模板合成②的过程是转录,起催化作用的是RNA聚合酶,A项正确;翻译时应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C项错误;④上所注的碱基UAG为反密码子,其对应的密码子是AUC,D项正确。
讲评建议: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
24.C 解析:刺激图中C处,兴奋传到②,引起②由静息状态转变成为兴奋状态,最后再回复到静息状态,B项正确;Ⅰ为突触前膜,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项错误。
讲评建议:复习反射弧的组成,神经纤维的信号传导和突触处的信号传递的理解。
25.D 解析:注射低渗食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A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才会产生渴觉,B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才会增多,C项错误;注射低渗食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D项正确。
讲评建议:介绍低渗溶液、高渗溶液、等渗溶液;复习渗透压调节
26.B 解析: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减弱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产生免疫排斥的概率,B项错误。
讲评建议:信息提取的训练;复习免疫的应用。
27.D 解析: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位置在胚芽鞘尖端,而c胚芽鞘无尖端, A项错误;b不生长,不弯曲,c将向图示位置的右侧弯曲,其弯曲方向与光照无关,B项错误;d图中若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右(光源处)弯曲生长,C项错误。
讲评建议:复习植物向光性原因
28.D 解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合成生长素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A项正确;当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时,会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B项正确;α-萘乙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与生长素类似,C项正确;当溶度处于大于或小于在2.4-D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会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浓度,D项错误。
讲评建议:结合课本曲线,复习生长素作用、作用特点及理解两重性。
29 C 解析: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的结构是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项错误。
讲评建议:比较复习各种生物学研究方法
30.C 解析:根据代代相传为显性,而且4号个体的母亲正常,可以分析出该遗传病受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A项正确;6号正常,为隐性纯合子,B正确;该病为常染色体疾病,据图分析可知4号与正常女性结婚后,男孩和女孩的患病率相等,C错误;7号个体携带正常基因的概率为2/3,她与10号婚配,生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2/3×1/4×1/2=1/12。
讲评建议:复习遗传系谱图的相关知识
31、第(1)小题,考查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在必修三课本P37页;第(2)小题结合艾滋病考查社会热点、关注生命,必修三课本P36页有相关描述;第(3)小题考查信息提取,使用氟尿嘧啶化疗会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导致胸腺嘧啶核苷酸无法合成,从而影响到癌细胞的DNA复制,进而达到终止癌细胞增殖的目的;第(4)小题在必修一课本P126页有相关描述,细胞的变形和运动可以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性——膜的流动性,另外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与细胞运动等生命活动亦密切相关(必修一课本P47页),所以回答细胞骨架也正确;第(5)小题在课本P126页有相关描述。
讲评建议: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关注课本问题探讨、思维拓展、资料分析等核心知识构建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关注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
32、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据题干条件可知,24小时均适宜光照,光照属于无关变量。曲线1的实验室日温和夜温均相同的情况下的生长速率,曲线2的实验则固定日温,改变夜温。例如在温度5℃情况下,曲线1的实验日温和夜温均为5℃,曲线2的实验是日温为26℃,夜温为5℃。第(1)、(2)小题考查课本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
第(3)小题,根据分析在5〜25℃范围内,曲线1实验和曲线2实验的差异是日温不同导致的,日温不同会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发生改变,但是曲线2始终高于曲线1,说明其净光合速率一直较大,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减慢植物生长速率,所以两条曲线的差异是光合作用差异导致的。
第(4)小题,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日温和夜温);曲线2的实验日温不变,夜温逐渐升高且曲线发生了下降趋势,说明是夜间温度升高使呼吸作用增强,消耗有机物增加,导致一天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减少引起的。
讲评建议:指导学生提取题干和曲线图中的有效信息是关键;同时指导学生对长句子的描述做到层层递进,遵循“描述现象→分析本质(课本知识)→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争取多拿分。
33、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第(1)小题,考查体温调节,必修三课本P28页有描述;第(2)小题考查负反馈调节的调节过程,甲状腺切除→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负反馈减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第(3)小题,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图中的几种激素,受体仅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是抗利尿激素。
讲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相应过程,重点分析负反馈调节的过程、激素调节信息的传递过程等。
34、解析:(2)微核是细胞核成分残留在核外而形成的微小染色质块,所以观察统计微核时应该要选有核膜存在的细胞分裂间期
(3)本题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CuS04溶液对绿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应该补充一个空白对照组
讲评建议: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复习生物学实验设计中的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等。
35.解析(1)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个体,最常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如果要缩短育种年限则可以通过单倍体育种。
(2)①耐盐植株为Y_R_,与不耐盐植株杂交,子代中耐盐植株的概率为3/8=3/4×1/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反向推导出亲代基因型。
②欲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应先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然后再让该个体进行自交实验,检测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值相符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