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中高考心理辅导专家团免费心理辅导热线开通已近两个月了。前几周,“谈心”曾就部分热线中的典型案例邀请专家们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分析,为陷入困扰的考生、家长悉心服务。今天,我们继续邀请相关专家对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案例做点评,为考生、家长做指导。
【热线实录1】
她总觉得对不起父母
高考结束十余天了,小玉(化名)感到很害怕和父母呆在一起,这是以前没有的感觉。她也不想和同学见面。每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间,偷偷地哭泣。
从小学到高中,小玉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年段前列,父母的工资虽然不算高,但是都尽量满足她的需求,小玉知道,爸爸妈妈很爱她。当然小玉也是一个体谅父母的好孩子,从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她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总希望通过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辛劳的父母和老师。但是,这次高考,因为综合科中有一道自己曾经做过练习的考题做错了,她一直责怪自己,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和老师。
★点评及建议
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黄菊秀(厦门巾帼园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小玉主要是由于高考没有发挥如愿而产生深深的内疚和对事情有比较完美的追求才出现了上述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内疚心理的考生许多是因为考前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同时也得到了老师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原本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名牌大学,以此来报答父母师长的殷切期望。结果事与愿违,所以产生了愧对家长与老师的内疚心理。
建议小玉:1.坦然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全面分析高考胜败的原因,高中三年,做过的练习不计其数,在高考这么紧张的时刻,忘记一道曾经做过的练习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因此而妄自菲薄,应该全面评价自己。一旦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评价,也就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高考的成败得失了。同时,还要懂得,不能仅凭这一次考试的成败来论英雄。
2.通过倾诉宣泄悲观情绪。找知心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不必压抑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当然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大声朗读、大声唱歌等方式来宣泄自己心中的烦恼和苦闷。等自己的情绪比较稳定后,可以跟父母谈谈,他们会是自己精神的最大支柱。此外,还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旅游线路,让自己融入青山绿水中,既可调整心理,也可增长见识。
【热线实录2】
她没日没夜聊天游戏
高考结束以来,小薇很兴奋,每天坐在电脑前,没日没夜地上网聊天打游戏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白天父母上班,她在家渴了就喝几口矿泉水,饿了啃两口面包。她的母亲看不顺眼,批评了几句,小薇就顶了回去:“考前我都听你们的话,不上网了,现在考试已经结束你们就不能让我有点儿自由,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吗?”
小薇的母亲打来电话,诉说她的烦恼:家里对孩子要求不高,只是希望能考上个大学就好。小薇的成绩一般,所以高三时父母开始管理她的学习,督促她多读书。可现在成绩还不知道怎么样,她就没事了。如果真的可以考上,现在孩子这样生活,怎么能放心让她离开家,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
★点评及建议
放松身心但不应放纵
袁艺(厦门巾帼园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小薇的行为属于考后心理危机的集中释放。高考落下帷幕,对众多的考生来说,尽管分数尚未揭晓,但多少可以松口气了。但是,急于放松高考带来的心理压力,可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突发性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应重视心理调整,不要以劳累身体为代价,放松不要放纵。
考生们下一步还要填写志愿,这需要花些时间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适合报读何种专业,因此,考生不可抱着 “补回过去失去的玩耍时间”的心态来放纵自己,在放松的同时,也要注意作息时间,规律饮食,适当运动,这才是健康的放松之道。
家长不要一味斥责埋怨,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其减压,并找到适合孩子的、合理的宣泄途径。家长不妨在高考后陪同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等放松心情,或引导孩子利用这段时间,自发地组织起来,或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力所能及的临时工作,亦可前往人才市场了解当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避免日后学习的盲目性,从现在就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
【热线实录3】
她想摆脱窒息人的爱
小静(化名),也是一位刚结束高考的学生。6月8日结束高考后,她稍微放松了两天,就开始担心、焦虑,心理很矛盾,好像心中有两个人在争吵、打架:一个很想离开厦门,报考外地的大学,甚至觉得离家越远越好;另一个又很担心害怕离开家人后,自己无法独立生活,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无法跟新的同学和老师融洽相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来自亲人的爱让小静觉得窒息……
★点评及建议
放手给孩子成长空间
黄菊秀(厦门巾帼园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考生大部分是性格偏内向、文静的孩子。小静从小到大都是家人的 “掌上明珠”,在家人的呵护和宠爱中长大,缺乏生活的自立能力。同时她的内心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动力,促使她想摆脱家人 “爱的海洋”,让自己独立驾驶人生的帆船。
如何消除这样的担心?
1.自立能力可锻炼,成长动力应珍惜。小静虽然是个高中毕业的学生,但她许多自我成长的机会都被家人用“爱的方式”剥夺了,现在她的内心有一股自我成长的动力,这是一种好事,应该好好地珍惜。可以利用接下去的两三个月时间学会洗衣、搞卫生、煮些简单的饭菜、合理购物等大学期间需要的生活能力。
2.学会与人相处,多参加同龄人的活动。小静平时在校除了学习,很少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因此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技巧。她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比较显得有些滞后,目前她可以先向自己信任的亲人请教成长的经验,促进自我成长意识和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然后,参加一些相应的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有目的地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这样还可以适应与家人分离后的独立生活。
3.主动与父母沟通,让家人放手。小静完全有能力自我成长,主要是家人特别是爷爷奶奶辈一直把她当小孩来照顾,慢慢地小静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小静明白了原因后,可以主动与父母沟通,使家人放心、放手让自己独立成长。因为家庭经济不存在问题,完全可以让父母在开学之前陪自己去新的学校考察,了解新的环境,降低新学期新生适应环境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