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原则之一是文化考核为主,录取办法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通过定位和排序,清楚自己的成绩在全体考生的排位,从而较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能被哪类高校录取。当然,如果你有政策性加分或照顾性加分,应当在填报志愿时一并考虑进去。具体可按如下方法操作:
□ 1.综合分析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尤其是模拟考试成绩,比较平时试题与高考试题的差距,估测自己高考的大致成绩(各科分数和总分)。
□ 2.综合分析你在本班、本校、本区及全市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及发展变化情况,比较本届考生和上几届考生的成绩状况,确立一个参照点,就可大致测算出自己在考生总数中的位置。
□ 3.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出你在高考中获得的最佳状态分数和最差状态分数。
□ 4.综合分析你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最近两年在本市的录取分数、录取人数、投档线,估测你在本届考生中的实力、机遇。
□ 5.根据以上分析,按照合理的梯度填报志愿学校和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量体裁衣五大原则
(1)高分考生,奔名校。
指600分以上的考生,可以报考任何院校,但要考虑北大、清华某些专业的录取分在630以上。这些考生可考虑选报其他名校的特色专业。
(2)次高分考生,奔特色。
这是考生在全体考生中也属比较优秀,成绩在560分~600分之间。若填报北大、清华感觉把握不大,分数在这两所学校所选专业往年录取的平均分(不是最低分)之下,为稳妥起见,可考虑其他重点院校的特色专业为第一志愿首选。
(3)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
考分在重点线以上,560分以下。志愿范围是多数重点本科院校,选择余地大。在开设相同专业的高校中可选综合实力强、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学校。
(4)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
考分在本科线和重点线之间,普通高校实力、声望差别不大,而专业差别对就业和其后的发展关系较大,这个分数段的考生,以选好专业优先,但要注意不要人云亦云,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专业。
(5)成绩较低的考生,先确保有学可上。
成绩较低,虽上了录取线,但未到本科线或在本科线附近,这时选报志愿首先考虑有结合实践紧密且需求量大的专业,有利于将来就业;偏“冷”的专业避开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