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这样阐述“人生之美”。他说: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比如你吃东西吃得很好,但科学家的分析是,你只有15厘米的满足感,即从舌尖到喉咙。
美的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比如听动听的音乐、看美幻的灯光。美的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要求我们通过努力,去认识生命中一些美好的部分。
请以“人生之美”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网友习作]
(无标题)
hjh 发表时间:2005年03月19日21时36分
“哈,你看你看”。两岁的小表弟开心地笑着满屋子跑。而他的所有喜悦只源于那颗握在他手心的糖果,若在以前我肯定不会在意,因为他还小还是个孩子,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正常。可现在的我则在为此思考,我在想自己是否也曾因拥有一颗糖果而手舞足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又留心看了小表弟的表情,那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与满足,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嘿,他哪里会明白这些道理。
我也曾如此,也曾为一颗糖果,一件新玩具,一套新衣服而兴奋不已。那时的我似乎很容易得到满足感,而给了我满足感的就是那颗能够握在手中的“糖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颗“糖果”升值了,涨价了,它在不断的膨胀,为了握住它,我便要去拼,去争,去耍手段等。我想不只是我,每个人都一样。
为了那颗“糖果”,为了握住自己的那颗“糖果”人们付出了越来越多的劳力与精力。但不知道为何,这颗糖果不再像初时那么听话,它总在人们快要抓住它时又开始新的填充。于是人们又要开始奔走,期待早日抓住自己的“糖果”。也许有的人等不及了他不择手段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抓住了自己的糖果并迫不及待地去品尝它,可他尝到的只是苦涩而不是儿时所拥有过的甜蜜。原因很简单,他的“糖果”变质了,也许有的人觉得无力抓住自己的“糖果”他放弃了,维持着原有的生活,而这时他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糖果”就握在手中并飘出熟悉的香味。
我已经不是那个能握着“糖果”欢心雀跃的小女孩了,可以说我已经开始了寻找并追赶自己的那颗“糖果”的日子,但我却十分,那曾经拥过的甜蜜,那曾经的幸福与满足,那份稚嫩与纯真,当然还有那颗曾经握在手中的甜甜的糖果。
我想这也是值得每个人去一生的。
[乙平评点]
hjh:
你好!
读了你的作文,我一直在思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曰命题式,只出现话题,比如: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二曰导引式,比如: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样的呢?请以“真实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三曰定向式,比如你选做的“人生之美”这道题。
命题式话题干脆利落,除了话题和要求没有其他表述,审题就是审话题。导引式相对命题式而言增加了话题的引语,但对立意不起任何作用,审题还是审话题。定向式话题所提供的材料多多少少限制了话题的走向,审题要把话题和材料参照着审视,否则会偏向。这类话题往往范围很大,而材料把它限定在某些方面,所以审题立意不能漫无边际。
你选做的作文题,话题是“人生之美”,按道理作文的立意只要与之相关即可。但很明显,这道题的立意在“人生之美”的圈子里还要锁住“层次”,你可以就材料的“三个层次”进行立意,也可以就某一方面(层次)立论,还可以提出自己概括的“层次”,但不能撇开“层次”谈“人生之美”。当然,更不可以撇开“人生之美”谈“层次”。
现在回过头来看你的作文。从贯穿全文的“糖果”可以看出,你的立意是落在“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上,但从文章的内容看,又无法和“第一个层次”的“人生之美”联系起来,这至少是犯了偏离话题的毛病。究其原因是审题不过关。你没能整体地把握作文题规定的话题,你只看到“欲望”、“物质”、“人生”这些词语,同时又认为追求物质没什么不对,于是以“糖果”为喻,说明“这也是值得每个人去一生的”道理。这样一来,偏题乃至离题便是情理中的事。因此,今后你在作文时,要学会把自己的立意对照作文题加以检验,看看是否背离话题。比如你为这篇作文立意以后,可以问问自己,这是在说“人生之美”吗?是不是与“层次”(或某一层次)有关?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要重新加以考虑,尽快准确立意。
就你这篇作文而言,我觉得可以如此立意:不要否定第一层次的人生之美。你在文中可以为正当追求物质的人生正名,并进而指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人生之美都建筑在第一层次上,这样就可以写出符合题意的好作文。你愿意一试吗?
除了立意外,你的作文没有标题,篇幅也不够,要引起注意。
我在你的作文中看出你的写作潜能,只要你肯下工夫,完全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作文的档次。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