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新课程卷)继续坚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向,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加强实验、倡导研究性学习、稳中求变、适度调整(如将分值较高而难度相对不太大的物理题提前,便于考生发挥实际水平,以提高考试的信度)等特点。试题在取材、布局、难度等方面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注重经典,回归学科。它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贴近生活、生产实际。试题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和学科间知识互相渗透为辅的形式出现,以检验考生是否形成科学、完整的能力结构,基本的科学素养,以及一定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新课程理科综合试卷的特点1.理化生三科的分值趋于稳定物理、化学各110分、生物80分。这一变化的基点是新课程计划中理、化、生三科的课时数及比例发生了变化,高考命题(理科综合)的原则之一是各学科分数比例与现行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比例基本相当。2.学科间综合试题由“热”到“冷”新课程理科综合卷中的学科综合题从2001到2003年在题量、形式上没有变化。都是2道题,实际上是2001、2002年有生化综合和物化综合题,到2003年只有生化综合题。题量实际在减少。三年分值分别是49分、64分、16分,占比分别为16.3%、21.3%、5.3%。经历了由“热”到“冷”的过程。3.选择题、非选择题题量、分值年年变选择题的特点是覆盖面广、思维敏捷性高、客观性强,有平衡难度的作用。而非选择题具有开放性、思维严密性、过程性、合理性等特点。2000~2002年,选择题不论是分值还是题量呈下降态势,命题者的意向是加强考查思维力度。而2003年选择题增加,目的是运用命题技术,期望降低物理难度,提升生、化难度,从而使全卷有理想的难度。4.总体难度在加大,学科间难度求平衡从全卷看,2003年新课程理综卷是近几年难度最大的一年,从单科看,2001年、2002年生物、化学难度基本相当,物理难度偏大。而2003年命题人员有意识地加大生物、化学难度,降低物理难度,力求学科间的难度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5.知识方面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突出各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利于中学教师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掌握,体现"固本夯基"的良好社会导向功能。6.能力方面 试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各项能力考核目标的具体知识载体和分数比例分科列表如下:(1)生物(2)化学(3)物理7.研究性学习在2003年理科综合测试卷中,“研究性学习”立意题的分数比例有所提高,仅传统的意义上的实验题就有:第23题(物理学15分)、第26题、第27题(生物学,29分)、第31题(化学,13分),共计57分,占总分值的19%,其中生物学实验题的分数比例竟高达36.3%。在2001年理综卷中,生物学实验题的分数比例为10%(第25(2)题8分);2002年理综卷中,实验题的分数比例则增大到约14%(第21题11分);2003年理综卷中,实验题的分数比例则进一步猛增至约36.3%(第26题15分、第27题14分,共29分)。笔者以为,生物学是以科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理科综合测试试题突出和加大生物学探究实验的考查力度是合乎实际的。特别地,在探究实验测试的思路上也有重大突破,如2003年理综全国卷中(即第27题),抽出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验现象的结果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能联系生物学科的有关基本理论,分析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能联系生物学科相关知识来解释某一实验现象。也就是说,实验测试不仅局限于知识方面,而尽可能在科学方法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这是高考命题思路的一个新动向。2、运用新课程理念,改进复习策略1.始终依据《考试说明》,全面指导复习我们认为最权威、最有价值的备考资料应是《考试说明》和《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内容与要求(理科)》(教育部考试中心综合课题组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们规定了高考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形式,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复习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可以进一步明确把握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克服高考复习的盲目性。理综测试考核目标五大能力要求部分明确指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由此可见,考试能力要求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也体现了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逐级加高的。尽管上述能力要求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出且表述形式有异,但从多方面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致的,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要把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复习的首位,另外,还要认真研究上一年的理综试题,因为高考改革的原则是“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2.以新课程理念领悟高考改革的核心是内容的改革《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高中新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4月颁布并发行。虽然这是为2005年以后学习新课程而制定的,但其在理念上的前瞻性、内容上的前沿性等方面,对2004年的复习和备考,无疑具有引领的作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近两年高考试题素材的选取,都与此理念密切相关。如:育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生物科学与健康、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等,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对于能力的要求和知识素材的选取应定位在大纲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中间,从中去寻找命题频率高的考点和素材。同时,做到将新课程《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能力要求与训练题结合起来,使考试目标、内容、能力要求变化条目化、题目化、题型化。这样不仅有利于训练题的质量和复习效益的提高,也培养了解题能力。3.把握好对知识和能力的处理,立足双基,突出能力,将知识结构能力化,进而形成能力结构体系考试专家曾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有精辟的说明:①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②高考考查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③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高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④高考所要考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体现的能力,并不是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的超越能力。上述四点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和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积累和发展,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的形成。理综复习的能力结构应以理综测试五项能力要求为基础,结合理、化、生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规律、法则及相关实验技能方法,提炼出一条综合复习主线,沿着这条主线进行学科内整体复习。在对某一能力要求进行训练的同时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形成并获得理综的应试技巧和思想方法。可见,复习备考阶段在强调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记忆、理解、应用)、基本观点/思想的基础上,注重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4.从多角度考查实验能力,尤其是能根据命题意图设计出科学、合理、严谨、简单的实验方案,重点考查创新精神、创造潜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二是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考查第二方面能力的题目主要是考查对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能力,以及根据某些实验条件和现象推测下一步的实验结果或现象,或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此外,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要重视综合实验题——包括上述两方面内容,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如2003年高考《理综测试》第27题和2003年高考《生物试题》(江苏卷)第42题(题目和答案略)。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以实验带复习,自己设计新的组合实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5.走进高考的研究性学习关于研究性学习在高考题中是否会出现的问题,考试中心的权威人士是这样回答的,研究性学习在考试中的体现不会像研究性学习本身那样重过程不重结果,过程、结果都要重视。目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障碍一方面来自传统学科教学思维的限制,另一方面来自应付高考的“应试教育”。许多学校或教师担心开展研究性学习会降低高考成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就实际情况来看,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降低高考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研究性学习对高考的介入程度正在逐年增加。走进高考的研究性学习试题,以其强烈的导向作用告诉我们:被称为“考试指挥棒”的高考正在发挥其积极的正面效应,在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向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 高考题目的创新设计,正在向能力型、综合型、开放型扩展,正在逐步朝着"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标迈进,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6. 要加强高中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高中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尤其是生物学科,要把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看,高考试题与初中生物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如种子萌发、神经调节、光合作用的条件、血液循环、免疫等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这一特点在2003年高考试题中体现得更加突出。3.对2004年高考理综命题趋势的展望和预测高考试题从知识立意逐步迈向能力立意,这是基本趋势。能力立意更强调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但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所以,今后的高考试题在考查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仍然会保持必要的基础性。鉴此高考命题总体上:立足基础,注重方法,突出能力;加强实验,强调学以致用,倡导研究性学习;稳中求变,稳中求新,适度调整。命题的落脚点理应尽可能的放在考查学生的素质和潜能上。①继续注重对各科主干知识和思想方法能力的考查。②加大获取信息和信息转换能力考查力度,图表类题目将有所增多。③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多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试题的实践性、应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④试题实验化。加大实验试题的比重,不仅可以结合课外的实验,也可以是教材实验的加工和改造,注重实验设计、结果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同时加大探究性实验题目,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具有积极导向功能。⑤试题不断推陈出新,可能在题型、思维过程、答案等方面呈现开放性。⑥试题体现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如资源环境人口、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热点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素质教育的功能。要特别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前沿科技发展动态及其应用。热点问题再热也不能脱离《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理科综合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从发展观点看,理、化、生三科强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对这三科要有整体的观念,这也是这三科研究方法在理论体系上相结合的方向。如环境保护、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都不是仅靠某一学科的理论所能进行的。近年高考试题涌现一大批结合实际和科技前沿的好题,包容了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卫星发射与航天科技、超导、人类基因组计划、磁悬浮列车、夸克、克隆技术、干细胞研究、小RNA新功能的发现、绿色革命与生态农业、免疫与健康、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与疯牛病的防治、生态入侵、绿色化学与环保化工、新能源开发、环境污染与治理、水资源的保护与节水技术、西部大开发与国家四大重点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等,高考试题趋向于以社会热点、焦点和最新科技(特别是前一年国际国内的十大科技新进展和诺贝尔奖成果相关材料)立意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