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200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综合评述
来源:特级教师点评高考作文题 2005-6-2 10:09:19 【字体:小 大】

如果我们全面审视今年全国各地的作文试题,就不难发现话题的内容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察自我,正视问题:全国卷的“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再加上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共有三个话题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展开讨论,尽管角度不同,但都是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为核心来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全国卷的另两个话题是“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及“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前一个话题是谈论一个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所遭遇的挫折,后一个话题是谈论一个人应该如何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它们实际上是从正反两面谈论如何正确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从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五道题植根于中学生的思想土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关注社会,聚焦热点:上海卷的话题“忙”,抓住了当今社会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把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看似平常却奇崛。有位嘉宾认为这篇“作文的立足点可高可低,作文的视角可大可小,应该是每个考生都能写得出,而且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可能写得很出彩”,我颇有同感。浙江卷的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是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提炼出来的,让高考作文与现实中的社会矛盾挂钩,引发考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湖南卷的话题“家庭教育”,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考生首当其冲,最有生活体验,也最有发言权。广东卷的话题“语言与沟通”瞄准热点问题,而且富有地方特色,因为推广普通话,解决语言给沟通带来的不便,对走在全国开放改革前列、四面八方人流汇集、却以广东话作为沟通工具的广东省来说乃当务之急。(当然,对“语言与沟通”的理解可以不局限于此。)显而易见,上面这些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意义重大。

三、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天津卷话题“材与非材”,辽宁卷话题“平凡与自豪”,都属于价值观范畴。同是树根,不同的标准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发人深省而且充满思辩性。伟大出自平凡,我们在为伟大而骄傲的同时,也要为平凡而自豪——正确对待平凡,这样的话题广大考生大有发挥的余地。北京卷话题“包容”,湖北卷话题“买镜”,都跟道德修养有关。“包容”是一种美德,所谓“有容乃大”。“买镜”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你要保持崇高品质,就一定会拒绝“昏镜”。我们的祖先极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绵延的传统美德和丰富的文化积淀,相信会给考生写作的灵动。

四、自然情致,人文景观:江苏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让考生走进大自然;福建卷以人物(文学形象)为话题,使试题充满人文色彩。

在这些高考作文试题中,江苏卷与福建卷最有特色。

先说江苏卷。这道题作文试题本身就表现出“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水与山是大自然的主要载体,考生可以围绕“灵动”和“沉稳”来抒写山水,歌颂大自然。如果把“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看成喻体,就可以写人、叙事、畅谈审美、评论文学艺术,好不灵动!如果从“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读出哲理,就可以写出洋溢思辩色彩的文章,真个沉稳!提供的材料短小精悍,凝练丰富,辩证统一,而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集灵动、沉稳于一身。

要写成一篇作文容易——只需“沉稳”,要写好这篇作文不易——更要“灵动”,考生的思维能力、文字工夫,在这道题面前显山露水。我很赞成一位“嘉宾”的评说,他从思维的角度把这道题解析得淋漓尽致:

今年江苏考题提供“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考生调遣自己思考世界的材料,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也有景可状。当然,思考要见深度,要见新意,也确乎不易。

这主要取决于三条:一是给“山”与“水”的地位与内涵的确定,可以写自然山水对人的影响,可以拓宽“山”“水”外延,指自然、环境对人的熏染;还可以赋予“山”“水”以比喻义,如不同文化对人的作用等。二是思考“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区别。二者都是山水给人的影响,而且都是积极影响,关键的是要想到“区别”,要注意“沉稳”与“灵动”的辩证性。三是确定一条主线,明确思考中心与重点。“山”“水”作用是多方面的,看你选择哪一个切入点,依照哪一条思想线索组织材料。这三条,不一定全部做到,突出一点即可让你的思想篝火明亮起来。

是啊,一道题绝无审题障碍,却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既给考生思考的导向,又让他们有话可说,同时也为高水平考生提供表现才华的机会,这样的作文题能不为其叫好吗?通体玲珑剔透,没有一丁点儿俗气,考生面对它觉得清爽,觉得超脱,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能不写出一流的考场作文吗?我们今年能读到许多“山外青山,花明柳暗,谈笑风生,潇洒自如,给人不尽之余味”(何永康语)的江苏优秀作文,不能说跟这道成功的作文试题毫无关系吧!

再说福建卷。这道作文试题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可取之处,概述如次:

其一,改变命题的老格局。近几年全国卷都采用材料导引话题定向的模式,今年福建卷另辟蹊径,不枝不蔓,罗列10个人名供考生选择话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二,增加写作的自由度。近几年全国卷,乃至今年的其他14道高考作文题,都只给考生一个话题,而且不少话题都趋向复杂化。只有福建卷为考生提供10个话题,简洁明了,不设置审题障碍,而且只定对象不限其他,给人海阔天空的感觉。

其三,加浓试题的书卷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联姻自古而然。以往的作文试题,固然能够表现多读书的好处,但从来没有像此题这样充满着浓烈的书卷味,给人不读书无以写作的感觉。

其四,体现话题的避猜性。只要考试在,应试者猜题,命题者避猜,便如同形影相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命题如何避猜?不能靠加大审题难度,也不能靠增加限制,而要寻找广大考生有话可说但在备考时还未说过的话题,如上海2003年的“杂”、2004年的“忙”。福建卷的作文试题不遮不掩,考生一眼便可望穿;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可有几人猜得到?面对试题,只能产生失之交臂的感觉。

其五,堪称教学的指挥棒。生活和读书是写作的两大源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生活内容越来越单调,写作的生活资源几乎濒临枯竭,他们在提笔时每每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实在不足为奇。另一方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加上学校图书资源匮乏,教师指导不力等原因,许多学生读书不多不精,积累不丰不厚,写作时搜肠刮肚、捉襟见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的指导,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中汲取营养,以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弥补生活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看来,这道高考作文试题,不仅仅在向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语文教与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给人前路朗朗的感觉。

这两道高考作文试题的成功,势必给新一轮的高考作文命题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