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测试的不光是我们的知识水平,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进行着考验。老师和家长常常说: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是高考能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这里所说的心理状况,一方面是指高考场上能否有好的心态,正常发挥;另一方面,是指心理作用对填报志愿和复习的影响。
因为不同的地区填报和高考的顺序不同,下面我们就不同的填报形式分别说明:
(1)考前填报应果断地做出选择
考前填报的考生往往要在繁忙的考前复习中完成大量的填报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填报心理将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
对于考前填报的考生,往往会因为不知如何填报,或者说是如何更好地填报而迷茫,昼夜难安、茶饭不思,似乎志愿的填报成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对高三的学生来说精力和时间就更加宝贵。这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的是:就高考而言重中之重的是分数。我们还是应以复习为主,用尽量短的时间做出一份尽量完善的学习计划。
我们采访了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同学,他就较好地处理了填报和复习之间的关系。在填报期间,他仍然保持与往常等同的学习时间,在学习的时间内绝不考虑填报的问题。当注意力一旦向填报方向转移时,就用理性去抑制,以保证学习效率。同时,他将对自己进行评估、查询填报有关资料以及制定填报计划等工作看作是复习之余的放松与休息。这样也就达到了填报与复习两不误,学习与休息两手抓的效果。
再则,填报的时候应果断地做出选择,填报的犹豫不决往往也可能导致高考失败。有这样一个事例:
周婷,2003年应届生,高考落榜,现于某中学复读。就该考生本身来说,成绩是相当优秀的,按老师和家长们的说法是除了清华、北大其它大学随她选择。但最终她却未能进入任何一所高校,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选择的时候不够果断。她在填报志愿期间,目标校不停地变换--北大医学部、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在几次草表中她所填报的学校都截然不同。在正式表上交后,一旦有机会改填她也绝不放过。既使这样认真,她对自己最终的填报也并不满意,直将烦恼情绪延续到考场上。因此,落榜复读也成为定局。
(2)生理心理两手抓
当我们做好所有的评估、填报工作之后,我们来说一些看似与填报无关,但却决定着你是否能顺利完成填报中为自己确定的“半生”大计,即是否已将自己调节到了一个良好的考试状态中。这个良好的状态包括良好的生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在高考场上不光是智力的一个较量,也是体力的较量。能否在那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中,精力持续高度集中、大脑高度运转,不单单是靠平时的训练就能达到的。如果你的体质素质不够好,更多的训练只能使你更加疲劳,更难以应负高考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在备考和参考期间,不能生病或说尽量少生病,再则要保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到达这一状态除了服用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外,更好的方法是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调节大脑、增强体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理状态。
与良好的生理并重的是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来对待高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识高考: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高考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高考失败,前途是不是就没有了光明?……只有当你明确了这些之后,你才会去重视高考,但又不至于将高考看得高于生命,这时你就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进行高考了。在试卷发下来时,你去热爱它、尽自己所能去完成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不浮躁、不慌张,尽力去克服。做到了这点,你便能在高考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