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省质检 - 正文
2008年泉州市质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科命题说明及质量分析
来源: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8-4-6 11:22:22 【字体:小 大】

2007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科命题说明及质量分析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木兴

2007331日)

              

文科综合卷:共40题,其中,第︱卷选择题35小题,第‖卷5题。这2008年考试大纲提供的题型示例的题数相符

一、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

第Ⅰ卷历史选择题有12小题(第1223题),共48分;第Ⅱ卷历史非选择题有2题,第3832分、第40题(3)(420分,共52分。预计总体难度值0.550.60之间,实际考查反馈0.500.55之间。试题分布广:中国古代史占16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6分,世界近现代史占48分。题目设计:以材料型为主,材料的呈现方式有文字资料、数据统计图表、图片、地图、漫画等,注重创设新情景,追踪高考命题趋势。

试卷的主要特点

1、考点覆盖面比较广,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以理解、运用方式考查课本内容。

选择题部分不再按“专题式”来命制,与近两年高考命题相同,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广,侧重考查历史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材料型选择题占多数,符合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试题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现行历史教材,但又不囿于历史教材,尤其是不囿于教材的具体知识和具体表述,而是试题语言与课本语言若即若离,挑战思维的灵活性。注意移情设景,整合课程资源。如14题的三省六部制、16题的维新变法、18题的大炼钢铁,19题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特点以及38题的关于“一战”的有关问题。

2、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历史问题、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及运用的考查,体现能力立意。

13题属于秦始皇首创的史实、14题三省六部制、17题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发展状况的原因。38题的关于“一战”的有关问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是第1315202122题,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审题能力、选择技巧不足,知识迁移能力弱,尤其是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等。

 

3、重视对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为了适应高考的趋势,材料解释题比重加大。不但非选择题采用材料型,选择题也较多地采用材料型,把教材现有的知识点置于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中来考查,显得新颖、活泼。如18题大跃进题、20题卢梭主张平均分配题、21题明治维新题,23题美元地位题、38题一战爆发原因及同盟军失败原因等。同时也设置与教材基本没关联的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上学到的思维方法作答,体现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如第15题关于晚明上海经济状况、38题关于“一战”的定性等。重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试题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历史考查回归课本以及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命题趋势,对下一阶段的复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4、注重借鉴新课改的理念,突出文明史观,体现课改精神。按三个文明史来命制题目。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例如今年正好是一战结束90周年,故有38题关于一战相关内容的命制。200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于是体现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综合的60分题就以改革开放为命题点,切入点放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上,这与我国目前关注三农问题紧密结合。

5本次命题借鉴07年高考试题阅读量较大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一次真正的模拟训练,因为这也是08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

1、课本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一些史实不能准确有效掌握,基本史实掌握不牢。

如第13题把“修筑长城”、推行县制误为秦始皇首创;第15题把上海误以为与北京、南京同是明清时期全国性商贸城市;第38题误认为同盟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战争,而协约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对“一战”的性质这一基本史实掌握不牢。

2、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18题的上海标布题,20题的卢梭平均分配题,有的同学受思维定势影响很大,一看到卢梭就马上想到“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不能结合教材去提取观点。又如38题关于同盟军失败原因,不能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如第40题不能充分利用材料或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答案;对图的信息采集仅停留于表层获取,缺乏深层分析;不会归纳概括材料的要点,仅是照抄材料。

3、审题能力不强,时空观念较差。

16题关于维新变法,不少同学不能抓住“19世纪末”这一时间限定,38题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答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关于威尔逊对一战的定性问题,不少同学不能从“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性质去分析。

4、阅读和答题速度有待提高

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完成试卷作答,与阅读和答题速度有关。

5、规范作答有待加强。

三、复习建议

1. 重视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和运用。回归教材,落实考点,对课本知识应全面掌握,在教学和复习中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即点透就是每个考点都要作透彻的分析,线通,就是对历史发展线索全面准确的把握,古今中外纵横联系。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要有客观把握。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弄清其内涵和外延。

2.关注新课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长度大的历史材料及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3.精选典型题目进行定时定量的训练,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重在评讲,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总结规律性,讲究实用性。

4. 讲练评与练讲评结合。讲练评是教师具有导向性的复习,练讲评是带有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针对性复习。

5.老题新做,一题多做。

6.切实抓好文字表达训练,指导要点式作答,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养成运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规范答题。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