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号
十八岁
席慕容曾写下《青春》的诗篇——“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
在十二岁的夏夜里我初读这首诗,彼时十八岁仍是我跂足遥望的年岁,闪着不知名的耀眼的光芒。
而当我站在十七岁的尾巴上,即将以“成人”来定义自己时,我重读这首诗歌,竟读至泪凝于睫。
因为知道它必将到来,知道它必将逝去,知道它易逝如晨露,知道它仓促如白驹。十八岁,我将如何以青春的名义,向你致意?
十八岁,对那个扬言“出名要趁早”的女子,已是洞烛生之欢喜与苍凉的年纪,而我,似乎仍躲在象牙塔里,在父母的庇护下单纯地生活,快乐直白简单。
十八岁,简·奥斯汀正站在家里破旧的水池前洗着油腻的碗碟,她们三姐妹为了弟弟的学业与前途,甘愿匍匐于生活的贫苦与琐碎,却从未屈服,在那样卑微的尘埃里,她的心中绽出了文学之花,一部《傲慢与偏见》是她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仍未曾泯灭的对爱情、对生活的向往。而我,即将十八岁的我仍懵懂不知何为艰辛,何为历练。
十八岁,比尔·盖茨已有鸿鹄之志,他放弃了令人羡艳的哈佛学位,选择在软件王国一统天下。一个青年的果敢与敏锐成就了他。而我,即将十八岁的我,尚不曾面临人生道路中真正的选择,我的眼中,我的脚下,都是一条路。
十八岁,这个生机勃勃的词,向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有无限的可能,有无限的欢笑与泪水。当生命中作为成人的责任越来越指日可待,我的心里亦逐渐明朗清晰。每一个人都将担负起自己的命运,并要学会在担负这沉重时且歌且行。
十八岁,没有任何人是我的范本,我仅是我自己,十八岁,我将不再是我自己,十八岁,我将不再是牵绊父母的焦虑,我将用成长与责任感来宽慰他们的心;十八岁,我拥有成人的权利与义务,不仅对自己负责,更应具备历史使命与社会担当。
今年的元旦,是十八岁的成人仪式,那一天,每一个父母的眼里都写有满足,每一个成人的眼里都写有诚挚的愧疚与期盼。面对十八岁,内心不再惶惑,步履更加坚定;十八岁,让我用真诚与热情向你致意!十八岁,最仓促的青春一页,让我用坚持与无悔绚烂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