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羊 刚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周红阳
今年是我省新课程高考的第二年。我们粗略估计,即使考虑主观题略增、题型有创新等变因,今年我省语文试卷的整体难度仍与去年大致相当。而试卷给我们的明显感觉则是,格局不变而合理微调,目标确定而形式有变,风格依然而题型出新,稳实为本而不失亮点。至少有以下特点——
1.彰显语言“美丽”
语言需要规范,更值得欣赏,因为她是“美丽”的。
“语言文字运用”前4题延续了往年贴近当代生活、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风格。1、2、3小题取材均为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常错的词语,着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识音、形、义、用的能力,第4小题辨别语句,虽然有语病的3项最终都能归属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类型,但解答的必要前提是对语句结构和语意作具体分析,简单套用病句类型则难以如愿。
2.“接力”命题创意
高考试题“变脸”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命题创意的年度“接力”。如第5题用“拆拼汉字”的方式来考查司空见惯的“仿写”,不仅充分体现了命题的匠心,而且彰显了汉字的独特魅力,还能有效检测考生的语用能力,当然,顺利完成解答会有一定难度。又如“古诗鉴赏”,在重新调整两个小题赋分比重的同时,第22题在形式上,从“填空式”转换成“简答式”;在能力上,从“理解”提升为“赏析”,强化了鉴赏能力和考查重点。
3.“刷新”阅读指向
第二、三两大题框架如前,而“指向”已悄然“刷新”。“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我们与父亲》(作者:李丽娟),系名副其实的当代散文,告别了连续几年选用的外国小说文本,这将是命题专家发送给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条“温馨提示”,有助于“拨正”近年“迷恋”外国小说的急功近利偏向。选文讲述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借此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独到理解,内容和主题跟学生的生活几乎“零距离”,没有时空和文化阻隔,容易引起共鸣。
4.“激活”理性感悟
所谓“激活”,指的是对考生洞察力、思辨力和判断力等理性感悟(情感)的着力唤起和特别调动。需要注意的是,“角色转换之间”与“角色转换”并不等同,既不能专注于“角色”,也不可纠缠于“转换”,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落在“之间”二字。如何理解和把握“之间”,便是审题细粗准偏优劣高低深浅之关键。“之间”可以是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一方或大或小的空间存在,一些或喜或忧的生活经历……无论怎样立意和构思,从“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文化”层面进行定位和表达,凸显“理性”品质都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稳定中凸显变化
变化中追求创新
数学卷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尚 可
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马茂年
杭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李惟峰
2010年浙江高考数学试卷,全面深入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十分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思维和素养,体现了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
一、在稳定中前行
1.题型不变,题量稳定。文、理数学卷延续了以往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10+7+5”的题数结构,保持了题型、题量的相对稳定,各题分值也相应不变。
2.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文、理数学卷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命题出发点,全面覆盖了数学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常考常新。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围绕“双基”设计,解答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函数导数等核心内容。
3.层次分明,多题把关。文、理数学卷保持往年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分布设问、分散难点、多题把关。各类题型起点难度较低,由浅入深。理科选择题中便有第1—6、7—9和10题这样明显的三个难度的层次递进,填空题和解答题中也有类似体现。
二、在变化中创新
1.题目设计,不拘一格。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保持常规内容和方法题目的同时,极具匠心地设计了如理科第10、14、17、19、21、22等一批立意高远、思路开阔、情景公平,数学语言形式化程度高、数学思想方法等内涵丰富、设问角度新颖鲜活、解答灵活多样的创新试题。这些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综合数学素养。
2.能力考查,步伐加大。许多题目保持了试题规范、表述清晰简洁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形式化特点,这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表达等能力要求很高。如理科第10、14、22题,文科第19、21题等,数学形式化程度高,需要较强的数学阅读与审题能力。
3.应用问题,名副其实。以往理科都是以概率统计题来代替应用题,本卷的概率统计题首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应用题,问题简单、情景新颖,而且回归概率的初始意义和方法。文科第16题从一熟悉的背景出发,编制了背景公平的实际问题,并以小题的形式出现,减轻了学生应用题的压力,很好地把握了应用题的度。
通览全卷,感觉试卷在题型、题量、结构、内容分布、重点知识、文理差异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在试题的选材、情景、设问、表述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试卷内容非常丰富而生动,数学意味浓厚而强烈,创新意识鲜明,在深化能力立意,突出数学内涵方面更是迈出了较大的步伐。试卷对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难点及不顺,面对新题及困难时的心态调整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新要求。也再一次昭示我们“做题不在多,理解则灵;难度不在大,有意才行。”这对今后数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注时代话题与情感体验
强调语用能力和思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