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卷
杭州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邱 锋
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胡跃波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葛炳芳
2010年我省高考英语试卷难度总体与去年相当,命题思路也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突出强调了“用语言做事”这一外语教学理念,所选语篇突出“体验性”和“时代性”,与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全卷所测试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阅读量较大,能力要求较高,有较高的信度。
一、关注现实生活,强调综合素质
试题选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十分关注现实生活和考生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关注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文素养。例如阅读理解A篇是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B篇是租房指南,E篇则是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任务型阅读部分与环保课题研究有关。
试题除了强调基础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关注在语用层面的考查,不仅测试考生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方面的能力,更重视检测考生概括、总结、提炼和发散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二、关注时代话题和思维层次
今年的单项选择题继续强调语用功能,关注创设语境,考查基础知识,关注新增词汇的考查,如solution,accurate,ridiculous等,也不回避重点词汇的考查,如in case等。另外,高中教材中词汇较之以往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完形填空对考生的语言知识、语篇能力和词汇量均有较高的要求。语篇讲述了贫穷孩子因圣诞礼物而引发的特殊情感体验,从而关注弱势群体,歌颂互相关爱的人性之美。考查的要点集中在动词和名词的词义。
阅读理解由五个语篇和一则任务型阅读组成,涉及情感故事、科普文章、生活经历等,阅读量大,难度略高于去年。A篇讨论家长如何认识并尊重孩童幼稚行为背后的童趣和梦想。B篇是一则应用文,介绍去伦敦求学的租房指南。C篇是科普类短文,讨论“多重任务处理(multitasking)”即“一心多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相关度大。D篇通过城市公园的消失和人类大兴土木讨论,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恶化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担忧和感慨。E篇涉及现代消费心理,通过作者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说明产品更新过快,消费者无所适从的现象。任务型阅读部分提供了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案例,要求考生根据Peter等人的研究兴趣进行推荐。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检索信息、筛选信息和综合信息等方面能力。
书面表达延续了以往浙江卷“半开放”的风格,以班级“每周之星”为背景,要求考生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该话题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也有适当的发挥空间。
从今年的英语试卷看,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更关注语篇,扩大词汇量。阅读教学中仅仅有语言和词汇教学是不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欣赏性和思想的语言材料,认真解读教学材料,研究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等就显得更加重要。
文综地理试题评析
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周上荣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冯凭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汤国荣
地理试题以稳定为主,着力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比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
1.与2009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下降。特别是选择题较容易,其中难度稍大的只第11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空间想像能力。非选择题总体难度也不大,但考生在答案逻辑性和完整性的把握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会造成较大的失分,如第36题的第(3)、(4)问和第37题的第(2)、(3)问等。
2.试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相当。尤其关注人类活动空间格局的区位判断与分析,如第5、6、8题,36题第(1)、(4)问,累计分值达26分。
3.突出考查地理思维能力,彰显地理学科特点。一方面,地理空间性特征反映明显,全卷涉及区域空间图6幅,相关问题的分析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背景知识。如选择题第1、2、5、6题,非选择题第36题等。
4.突出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的考查。如全卷共有地理图像16幅,涉及区域地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等,需要考生对相关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才能对涉及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如第37题第(1)问,要求考生在整体分析6条统计曲线的相关性后,对“驱动”系统作出正确判断。
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杭师大附中特级教师朱世光
嘉兴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戴加平
浙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亚利
1.重视历史逻辑,体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实证科学特点。如第12题“论文关键词”、第15题“古诗”、第18题“南澳一号发掘”、第21题“中国外交状况”、第23题“局部战争影响”等,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所给材料与被选项之间建立起合乎历史逻辑的联系,进而选出正确选项。这样的试题设计有利于引导高中历史教学重视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规律。
2.关注现实,发挥历史学的史鉴功能。如第38题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诸多内外因素的理解;第39题在制度创新的主题下,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为考察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权分立制的理论依据、制度设计及其实践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及认识。
3.渗透三维目标,突出学科能力考查。如客观题中的“儒道思想”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题、“民族关系”题,主观题中的“经济危机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美国三权分立制的设计评价”等,着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这有助于引导高中历史教学关注三维目标的耦合,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4.命题视野开阔,必修模块覆盖相对均衡。依据《考试说明》与《学科指导意见》,对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思想文化史的主干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5.试题富有情境性,历史材料丰富多样并能发挥较好作用。如运用思想家言论、古诗、古画像石、表格、地图、图示、文献材料等,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思考方向。
文综思想政治试题评析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祝国强
宁海中学特级教师陈方梁
平湖当湖高级中学特级教师陆志龙
今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整体难度与去年大体相当,在保持原有命题风格的基础上更趋成熟。
1.形式上秉持稳中有变。一方面,试题的结构、题量及各模块的分值比例保持相对稳定,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符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今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另一方面,在保相对持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一定变化,一是各模块在不同题型中的分布作了调整,其中《国家和国家组织常识》模块只有选择题而没有非选择题,《经济生活》模块减少了选择题,增加了非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中出现了辨析类的题型,如第41题第(3)问“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三是选择题中出现了与计算有关的题型,如第26题。
2.内容上彰显时代精神。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为背景,富有时代气息。首先,关注我国特别是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如第41题的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第40题的规范行政裁量权等政治体制的改革,第29题的高速铁路建设等。其次,重视和关注民生,如第25题的抑制房价。再次,试题还注意世界眼光的培养,如第27、28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
3.目标上注重学科导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是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第一,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如第30题运用漫画考查“价值观的选择和确立”。第二,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核,如第40题第(2)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第41题第(3)问要求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