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全国综合 - 正文
高中新课改后 体音美学分不够不能高考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07-11-15 15:00:04 【字体:小 大】

高中新课改后,曾是“副课”的体育、音乐、美术也实行学分管理,如果学生没有完成这三科的最低学分,将无法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也就不能参加高考

但新课程背景下的体音美科目,并非单纯地拿到17(11+3+3)个学分这样简单。体育课评价标准从单纯的达标测试向健康标准转变;美术、音乐课则给学生的自身艺术修养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预示着从高一贯穿到高三的体、音、美课将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体育课突出“健康第一”

  随着高中新课程第二学段的开始,西安市第70中学高一学生多了一堂由体育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高洪编写的校本课程《体育锻炼方法》。谈及编写这本校本教材的初衷,高洪谈道:“近年来学生部分体能指标连续呈下降趋势,校园里胖墩和近视眼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不少高中毕业生,因高考体检不过关而遭遇报考专业受限的尴尬。身体是‘1’,学业、事业则是后面的‘0’,在这个‘1’的基础上,后面的每个‘0’才有了意义。”

  高老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素质分组教学法,进行不同难度内容的练习。比如在短跑练习中,安排不同长短距离的跑道,让素质差的组跑较短距离,素质一般的同学跑中长距离,素质好的组跑较长距离,但终点每组相同。这样的练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每个学生取胜的信心。“丢失运动的习惯比学生体质下降更可怕。体育课应该是教会学生一两项锻炼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才是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高洪认为。

  音乐课高雅音乐走进课堂

  提起孩子整天听的R&B、Hip-Hop等重金属音乐,家住西安南郊的杜先生就头疼,心发慌,可最近孩子的房里突然传出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这是怎么回事?

  据了解,每个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必须在音乐课中获得3个必修学分。对“音乐鉴赏”这个必选模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音乐老师吴艳茹认为,现在的青少年热衷于流行音乐,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浮躁的心态,他们似乎是在用节奏强劲的音乐在发泄,但短暂的疯狂过后定然遗留下空空的落寞。高中音乐鉴赏则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正如高一·(2)班郭沛麟同学感言:“一直很想体验一下聆听音乐会的意境,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对交响乐的了解似乎只是贝多芬《命运》开头那四个铿锵有力的音符。音乐课给了我这个机会,一首又一首的曲子,在演奏者的演奏下,是那么悦耳动听,令人激动,就在这一刻,我突然发现交响乐对我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美术课不一定都是画

  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一张彩纸,在孩子手里竟像变魔术一样成了一个个精致的艺术品。看到这些,家长徐女士乐不可支地说:“美术课真不赖”。

  “美术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西安市第70中学美术老师周媛给美术课程设置里加入了许多好玩的、实用性很强的科目,让学生对新的课程充满期待。另外,该校在开设美术鉴赏模块基础上,还将陆续开设“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内容供学生选修,以获得规定的3个学分。

  采访中,学生们则认为现在的美术课已不同于以往,有个学生说:“我认为,现在的美术课更有意思了,美术也不再是单纯的画画,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比如我们平时在穿着打扮时,就能体会到色彩搭配的重要性;看电影大片时,就会想到电影的艺术效果,日常生活中食品的包装、菜肴的造型与色泽都会影响到大家的食欲。所以学好美术真的很重要……。”

  背景:从今天开始,西安市180多所高中开始了语、数、英三科第一模块的学分认定工作。由于所有学校几乎都是第一次面对学分认定,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中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本报特邀西安市教育局课改办副主任、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于劼就学分认定与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学分认定三要素均须达标

  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

  西安市教育局制定下发的《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指导意见》中对学分认定的要素作了表述,主要有三个。第一,模块修习时间;第二,学习综合表现。第三,模块考试(测试)。学分认定的要求是三项都必须达到合格标准。

  修习时间规定,学生出勤不应少于规定课时的五分之四,即至少达到29个课时才能算合格;学习综合表现的结构是开放的,可以包含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状态、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操作等因素,只要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即为合格;考试(测试)以学校确定的合格标准为依据。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

  学分认定应避免四个误区

  误区一:学分认定办法不宜繁琐

  调研中发现,各学校制定的学分认定办法虽然周详、细致,却不免有繁琐之嫌。有的要求学生考勤方面,节节课签名;有的在学习综合表现细目的制定和操作上,观察点过多,面面俱到,教师有时无所适从;有的考试选取的样本次数多,最后的合成比较复杂,徒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建议学校在学分认定中,明确三项要素合格的标准,操作办法要简便易行。

  误区二:学分不是评价手段

  不少学校因为混淆了学分和评价的关系,比如有一种看法认为,不管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学完一个模块后都拿到了2个学分,似乎很不合理。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分应该能够区别开优劣,分出好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学分的获得只说明学生有某方面的学习经历,达到了某个学习程度,是一个特征性和水平性的标志,而不是区别性或选拔性标志。不能拿学分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好坏。

  误区三:学分要素之间不宜设定比例

  调研中发现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许多学校在认定办法中将学时、表现、考试成绩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了分解和配置。比如规定出勤占10%,表现占20%,考试成绩占70%。这种分法产生的后果可能会淡化课时和表现这两个基本要素,以突出考试成绩,弱化学习过程。学分要素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是并列的,要获得学分,三要素是认定的必要条件,都必须合乎认定要求,缺一不可。

  误区四:不可以用学分做奖励

  有个别学校把学分作为奖励手段用在了教学管理中间。他们的理由是,有些学习天赋好的学生可以比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要好,成绩要高,甚至可以参加学科竞赛,因为上辅导班多听了课,多出了勤,还代表学校获得了竞赛名次,所以应该给这些学生一点鼓励。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学分设置的本意,属于认识上的偏差,应该坚决予以纠正。因为,国家方案中的学分配置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奖励学分既无此说,也没有可以记载的地方,更不在学分制管理的体系之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