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户籍观念在大学生心目中逐渐淡化。进入9月份,各高校陆续开学,昨天是青岛大学大一新生报到的日子,新生手中已经鲜见户籍迁移证明。自2008年起,山东省大中专院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凭新生居民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办理入学手续。此外,山东生源考入外省大中专院校以及外省生源考入山东省大中专院校,仍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记者近日在对大学新生及家长的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人们对户口的观念逐步淡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读书期间把户口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
省内不迁户口,受欢迎
“我们那个年代户口那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挤破头’想从农村户口转到城市户口,那真是关乎个人命运。可到了我儿子这一代人,户口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昨天陪他来报到,根本没有考虑过办户口迁移。”昨天接受采访的王女士来自威海市区,她儿子郝一杰是青大国际学院的新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新生和家长,都认为迁移户口是不必要的麻烦。
记者本来以为,不愿意迁户口的都是大城市的生源,没想到现在一些农村的孩子也乐意选择不迁户口。
前两天,记者邂逅了从潍坊临朐县旗山镇送孩子到青岛科技大学的刘先生。当问及孩子是否迁户口时,老刘摆摆手说:“不迁户口好,把户口放在家里能多一份口粮地,再说省里已经要求本省考生不转户口了。”老刘闲聊中说,他们那里每人两亩多地,一年纯收入能有2000多元,“现在耕地变成了香饽饽,都在抢着种呢!”
昨天报到的青大新生张翠芳,从临沂莒县农村来,她也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我对户籍一点儿概念也没有,父母也没给我提过迁户口的事情,我想着等到四年以后,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看工作单位在哪,再决定把户口落在哪里。”青大国际学院新生刘好顺说,他是山东高密的农村户口,和他一个村子出来的大学生,大都是把户口留在村子里。
青岛学生不愿“跳农门”
自2008年起,山东省大中专院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山东生源考入外省仍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那些考出去的孩子是怎么选择的呢?
城阳区流亭街道北后楼社区居委会刘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考出的10多位大学生都没有转移户口,还留在村里。谈起原因时,刘主任说:“村里收入分红都是按人头发的,如果户口迁移出去就拿不到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迁。”“连续3年村里没有见到办理户口的大学生了,今年村里考出5个大学生,没有一人前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城阳区夏庄街道王家曹村社区的王主任感叹说。
农村学生将户口迁入大学后,成非农了,地没了,福利也没了,未来也是未知数。即墨市的刘拥军告诉记者,他和对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即墨乡村考出来,转成了城市户口。“当时真是荣耀啊,终于跳出了农家门!”他在即墨一家工厂工作了10多年,企业破产后他干起了个体,20多年过去了,眼下老家发生很大变化,与城市相差无几。“现在农民都有房有车还有土地,光宅基地就让人羡慕不已,靠海依山风景好,真想把户口转回老家,不过不行呀。”
据了解,在新政策的引导下,省内其他区市的农村学生也欣然选择将户口留在原籍。本报记者 刘纯来 单俊楠 实习生 崔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