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观察市场,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经济现象。如在旅游旺季,景区的门票价格呈上涨趋势;鲜桃在产销两旺的季节,价格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①鲜桃有较多的替代品,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②鲜桃销售旺季是由于供给增加造成的
③鲜桃的消费者一般是由本地居民组成
④鲜桃属于易腐商品,不易贮存和运输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各式特定商品经营一条街,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的一道风景。结合材料回答9~10题。
9.某市政府为了促进本市产销两旺的家具行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培育几个家具名牌企业,做出决定要求家具商家厂商须在政府修建的场地面积大、装修豪华的家具一条街集中经营,同时提高进入该市场的家具产品的质量标准。该决定实施不久,全市家具业的产值大幅度下滑,招致许多经营者的反对和舆论的批评。在下面的有关评论中,你赞同的是
A。市政府具有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
B。不能以市场的短期反应否定政府的积极行为
C。市政府的行为侵害了家具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D。市政府不能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
10.在健全的市场体制下,市场往往会自发形成“茶叶一条街”、“计算机一条街”、“小商品一条街”等特色经营区。经营者选择在特色经营区经营的原因是
A。可以减轻市场竞争压力
B。集中产生规模效应,可增加客流量
C。便于同行交流,分享信息
D。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购物成本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13~14题。
●材料一:
《尚书·禹贡》号称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将当时认识到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州”,简要叙述了各区域的物产、土壤、山川及族群情况,其中冀、兖、青、徐、豫、雍六州属黄河流域,扬、荆、梁三州属长江流域。该文献根据适合农业与否,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等级,总体上黄河流域各区域更适合农业生产,并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的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而今江浙一带的扬州,“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分叙汉武帝时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与人文情况,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而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
●材料二:
两汉时期,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比较《汉书》所记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及《续汉书·郡国志》所记东汉永和五年 (公元140年)的人口记录可知,在近一个半世纪中,全国总人口呈负增长,而长江流域各地区户数与口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甚至异常的增长。其中包括浙江、福建二省及江苏、安徽二省长江以南地区的会稽、丹阳、吴郡,户数增长28.11%,口数增长26.05%;与今江西省大体 相 当 的 豫 章 郡 户 数 增 长502.70%,口数增长374.16%;荆州长江以南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大体上与今湖南省相当,户数增 长 达 412.25% , 口 数 增 长292.11%。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沈约《宋书·孔季恭传》中概述说:“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指今浙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指汉代长安附近地区)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 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先秦汉代人们眼中的落后蛮荒的江南,在东晋南朝,已被文人视为山川胜美、鱼鸟亲人的宜居之地。早在唐人高歌“江南好”之前,南朝梁时,丘迟以江南美境劝说逃亡北方的陈伯之南返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13.根据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背景,概括分析先秦至汉代政治与文化发展的特征。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