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全国综合 - 正文
专家建议高考推荐制 分数用于证实老师有没说谎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2006-12-25 11:30:08 【字体:小 大】

 23日,第六届21世纪教育论坛在北京开幕,与会的专家就“高考应该怎么考?高校应该怎样招”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研究员谢小庆建议实行老师推荐学生上大学制:先由老师推荐,再开展全国统一考试,分数不对外公开,只用于证实老师有没有说谎。
(12月24日《新京报》)

  质疑:专家不是在说梦话吧

  谁都清楚,在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的推荐上大学问题上,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状态根本就不存在。可专家竟然还建议实行“暗箱操作”,分数不对外公开,只用于证实老师有没有说谎。如此一来,岂不是等于给“权力之手”、“金钱之手”、“关系之手”大开方便之门?干扰无疑将变本加厉,无以复加。不难想象,要是真的按照专家建议实行推荐上大学制,那么,所有的重点名牌大学学生,除了官宦子弟就是有钱人的后代,平民百姓子女“寒窗苦读”各方面哪怕再优秀,有幸被推荐的,也将是凤毛麟角。

  ——金卯刀(职员)    

  反对:高考岂能改成“暗箱操作”

  谢小庆自己也承认:“在我国信用机制不健全的现状之下,如果让老师推荐上大学,那高中教师就会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了。”殊不知,信用机制的健全依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其前提则是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如此旨在“证实老师没有说谎”的“暗箱操作”高考方案,到头来竟然只是让高中教师成为先富起来的人,这岂非荒唐透顶?

  ——李先梓(教师)    

  支持:且慢对推荐制一棍子打死

  现在的孩子是最苦最累的。应试教育下,他们只为考试而战;可现在,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压力下,除了应付考试,还必须付出更多努力上各种辅导班来提高自身素质。

  与素质教育日益被重视不相协调的是,作为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高考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几年,尽管高考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作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并没有体现在高考里。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还无法满足所有人上大学的需要。因此,如何让素质教育下的佼佼者,不至于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作为失败者走入社会,值得我们思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专家提出,高考选拔人才,先让老师推荐,再参考应试分数。教师推荐——以素质教育为标准;参考分数——以应试教育为标准。这把素质教育提升到和应试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当然,让教师推荐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人情问题,但这些可通过统考的测试将其过滤掉,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关制度措施的完善来保证。

  总之,我认为,先让教师推荐,再参考应试分数的“老师推荐学生上大学制”,作为素质教育下的高考制度改革探索,我们不要一棍子打死。

 ——苏秀花(公务员)    

  求是:根源是教育改革裹足不前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30年来,高考模式反反复复,不断变化。但是,这些高考改革,总是停留在考什么、不考什么的问题上。诸如“3+2”、“3+1”、“3+X”之类的林林总总的模式,摇摆不定,让人一头雾水。显然,要想改变当前对于高考制度与模式争议不下、莫衷一是的现象,关键就在于解开造成中国教育改革裹足不前的深层次原因。

  那么,这个原因到底又在哪里呢?我以为,中国高考的症结并不仅仅在于教育本身,更重要的是能与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协调一致。如果只是陷入教育模式之争的误区,实际上很容易就把教育从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割裂开来。因此,只有先理顺高考改革与经济层面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通过政府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市场实践用人原则,这样一来,教育才能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的人才标准与选拔机制,高考改革才能真正找到“制度性出口”。

没有相关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