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专业 - 正文
福建医科大学各学院及专业介绍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 2008-5-9 15:02:13 【字体:小 大】


基础医学院简介

基础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1月,前身是基础医学部,始建于1959年。学院承担着全校各专业基础医学和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负责临床医学七年制和五年制1-3年级、临床医学专升本1年级、临床医学(病理学方向)五年制1-5年级、临床医学(急救医学方向)五年制1-3年级以及英语专业四年制1-4年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等7个学科系以及数理与计算机学、外语等2个教学部;建有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数理教学实验室等6个教学实验室。学院现有在校生2427人。学院拥有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省级“211”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校级重点学科;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4门省优质硕士学位立项建设课程;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3个研究中心;以及福建省生殖医学(工程)中心、肿瘤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等省内著名的科研机构。作为校本部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拥有教职工269人,其中专任教师188人;博士29人;硕士82人;教授25人;副教授48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1支省高校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人;校青年骨干教师42人。

 

五年制临床医学(临床病理学方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病理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从事临床病理学诊断工作,或在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病理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诊断病理学、法医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技术、超微结构病理学、细胞病理学、肿瘤学、局部解剖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细胞生物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病理诊断、病理学实验技术及司法鉴定以及相关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四年制英语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在医疗、卫生、科研、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或教育等机构从事口笔语翻译及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医学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语音实践、英语实用语法、英语听力、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基础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口译、英美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学、英语语言学概论、医学英语词汇与文献选读、医务英语口语、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事、口笔语翻译、英文编辑、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临床医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由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协和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等5所临床医学院组成。

    第一临床医学院是我校有着悠久历史的主要临床教学基地之一。学科专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装备精良,教学资源丰富,现设有37个教研室(组),拥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及41个硕士研究生、20个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教师54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6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4名,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为我省医学重点学科;高血压、骨科专业为省医学领先特色专业;神经病学、高血压、腹部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专业为省优先发展学科。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福建省骨科研究所、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耳鼻喉研究所等六所省级研究所挂靠学院。学院还是福建医科大学的耳鼻咽喉学、神经病学、高血压、胃肠道肿瘤、肾移植、骨科、麻醉学、风湿病、消化系病、神经外科研究二室、血液净化中心、呼吸系病、肿瘤侵袭微生态、代谢病、血液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心、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基因诊断等17个研究室。承办《中华高血压杂志》的编辑与出版工作。神经病学、眼科学分别获得省级优质硕士学位和建设项目;内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儿科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三等奖28项,国家级自然基金、“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等各级科研课题立项357项。

 

第二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0年,位于泉州,是闽南地区唯一的一所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单位。目前具备高级职称186人,正、副教授9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学院1998年开始招收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2003年招收全国统招博士研究生。学院已培养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学生共2000多人,现有学生17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7%左右。

 

协和临床医学院是我校主要的临床教学基地之一,下设有办公室、教务科、学生支部和科教科等4个教学管理机构,设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25个二级学科教研室,以及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风湿内科、内分泌内科等48个三级学科教研组。学院现已形成包括博士、硕士和学士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三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三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和本科教学基地4个,学院在读本科生近300人、硕士生273人、博士生65人,临床教师662人、其中高级职称292人(正、副教授130人)、中级职称333人,硕士生导师93人、博士生导师18人。学院现已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00多人、临床本科生近1500人,是我省临床医学教学事业十分重要的骨干力量。

 

省立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是福建省立医院和我校的一所历史悠久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学科齐全,师资雄厚,管理规范,教学严谨,教学资源丰富。学院现有福建省立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龙岩市第一医院、宁德市第一医院和厦门市第三医院五个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学院现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核医学科、放射科、检验科、中医科、麻醉科、B超、药学、护理学、医院管理等18个临床教研室。2007年学院新增急诊医学系。学院现有教师31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66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培养点2个,硕士生导师40人,硕士培养点21个。学院已培养临床本科生1200多人。

 

福总临床医学院成立于2001年,在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以军地共建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深受专家好评。学院现已成为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教学办公体系健全的临床医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先进的PET-CT、2.0T磁共振仪、双螺旋高速CT等一流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在软件方面学院拥有53个教学科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全军中心7个(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儿科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军区研究所与中心12个。肾移植、肝移植、脑癫痫外科、胃肠外营养、战创伤、人工关节置换、肾病、内镜外科、妇科女性尿失禁、儿科心肾疾病、临床放射影像、检验医学标准自动化、临床药学、中医内科等专业临床教学水平居国内、军队、省内领先水平。现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23个博士、硕士联合培养点,学院每年完成约400名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有创造性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的高级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局部解剖学、外科学总论、影像诊断学、医学统计学、传染病学、自然辩证法、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计算机文化基础、VB语言程序设计

授予学位:临床医学硕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科研机构及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科研、教学、管理、临床医疗等工作。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总论、传染病学、机能学实验、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科研机构及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科研、教学、管理、临床医疗等工作。近年来,有91%的毕业生在医药卫生行业就业,其中,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达88%以上。

 

五年制临床医学(急救医学方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对急危重病学方向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院急诊、院前和危重病房从事诊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急救医学(包括院前急救、院内紧急处理、危重症监护、中毒及灾害医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急危重病医学、急危重病诊疗技术学、危重病的检测和监护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从事急救医学技术及急危重症监护、救治等工作。

 

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为预防医学系(原名卫生系),始建于1959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福建省预防医学与卫生管理学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学院现有10个本专科专业和方向,2005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生73人。学院设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职业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保健医学系、卫生管理与社会医学系、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系等5个学系和福建医科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所、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等机构。学院拥有福建省重点高校“环境与健康”重点学科,先后建立预防医学省级重点教学实验室等8个专项实验室,有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厦门市第一医院等20余个校外专业和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余名,教师中博硕士比例达80%。学院重视对外交流工作,有数十人次留学、出访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日本长崎大学医学部等建立了协作关系。学院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厅级科研课题百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及福建省“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项目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五年来, 共获国家、省(部)、厅级科技成果奖10项,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一级学会刊物论文15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获科研项目经费550余万元。为海峡西岸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保健等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学、传染病学、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保健机构及医学院校从事预防疾病控制、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

   

    五年制预防医学(检验检疫方向) 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及检验检疫基本理论,掌握卫生检验技术与方法,能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检疫及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卫生检疫等工作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技术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化学、卫生微生物及检验、卫生检验技术、检验检疫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疫及相关机构、医院、医学院校等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疾病预防与控制、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

 

五年制预防医学(妇幼保健方向) 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以及临床医学和妇幼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医疗保健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从事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营养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儿童保健学、妇女保健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院校从事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及卫生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及相关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在政府、公共事业、卫生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普通心理学、管理学基础、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管理统计学、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学、卫生监督学、社会医学、公共管理案例、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政府、公共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方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在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基础、经济法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管理统计学、流行病学、医院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普通心理学、社会医学、卫生学、卫生监督学、公共管理案例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医疗保健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口腔医学院简介

口腔医学院承担着培养口腔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1999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口腔临床医学专业设立硕士点;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为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0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使得我校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已初步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学位教育体系。学院现有本科在校生378人,硕士研究生70人,博士研究生6人。学院现设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基础医学等五个教研室。有附属口腔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省立医院、省直机关医院、厦门市口腔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厦门174医院、漳州市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三明市第二医院和福州市第一医院等12个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室配备有齿科仿真头颅系统、口腔图像传输系统、根管长度测量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训练、技术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6.8%,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9人、校学科带头人5人,有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学院加强与国内外口腔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以聘任教授、副教授和举办各类学科讲座等形式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院授课、讲学、指导,不断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预防医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耳鼻咽喉科学、细胞生物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学院校、各级医院及门诊从事教学或口腔疾病诊疗工作。近年来,100%的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学院设有医学检验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眼科学与视光学系和康复治疗学系等五个系。学院不仅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医学技术精湛的专家教授,还有一批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学院现有教师243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65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9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专家3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博士生导师7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承担了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成人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规格学生的教学工作。学院不断加强教学、教改和科研工作。2002年以来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6项;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600余篇;60余人在国

内外各类学术团体中任职,其中有24人担任福建省各学会的正副主任委员职务。

学院是福建医科大学规模最大、招生数最多的学院之一,设有5个专业:医学检验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眼科学与视光学方向)和康复治疗学。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业余专升本、专科学生。在校学生人数334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81名,全日制本科生1528名。学院本科毕业生历年就业率均在98%左右,为福建省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各学系均建立教学实验室,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文理科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以及雄厚的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学的优势进行医学专业教育。

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检验技术    

主要课程: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病原生理学、外科学总论、分析化学、临床寄生虫学及寄生虫检验、仪器分析、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检验检疫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医院、医学院校、生物制品公司从事临床检验、管理、教学、科研及仪器试剂销售等工作。近年来,100%的毕业生在医药卫生行业就业。其中,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达88%。

 

五年制麻醉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麻醉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疼痛治疗、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医学院校从事临床麻醉、疼痛和ICU、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近年来,有100%的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其中,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达88%。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医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设备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CT、MR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影像物理学、人体断面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各级医疗单位、医学院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近年来,100%的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其中,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达90%。

 

五年制临床医学(眼与视光学方向) 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眼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视光学专业方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医院、眼视光学临床门诊、科研教育机构,以及涉及视力保健产品的公司、眼镜企业等方面工作的眼视光学医师或眼科医师。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科学与视光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物理光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基础、眼科学临床、视光学理论、验光学与配镜学、低视力学、助视器学、眼镜学与视光学、眼科手术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医学院校、视力保健产品公司、眼镜企业从事眼科临床、保健、科研及教学工作。

 

五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体育运动机构、社区服务等部门从事康复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检体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实验诊断学、外科学总论、、神经生理学基础、康复医学概论、医学营养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康复学、康复评定学、病原生物学、中医学、细胞生物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学校、体育运动机构等部门从事康复医疗、教学、预防保健等工作。

 

护理学院简介

护理学院的前身为护理学系,创办于1985年,是福建省高等院校设置的第一个高级护理专业。创办初期为三年制专科教育,1992年始成为全省高等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本、专科唯一主考单位。 1994年开设护理本科教育,1999年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形成国内护理学专业为数不多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多形式、完整的办学体系。2007年学院的“护理学专业”获得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称号,《护理管理学》获得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称号,“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人文护理教研室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6名,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29人。设立6个教研室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即内科护理教研室、外科护理教研室、妇产科护理教研室、儿科护理教研室、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人文护理学教研室及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4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及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临床护理教学基地。

近年来,学院专业教师先后获全国中华护理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特别奖以及校级教学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荣誉30余项。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0余篇,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华东地区协编教材16本,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华东地区协编教材25本,VCD音像教材1套。承担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30多项。

学院办学层次齐全,目前,在校护理学专业学生1681名,其中有护理学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1名;本科生646名;高职专升本学生117名;高职学生120名;成人业余专科生623名;成人业余本科生140名。

多年来学院先后与新加坡、芬兰、瑞典、丹麦、美国、日本、台湾及香港地区的护理界进行学术交流,与丹麦、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护理院校签订了正式合作与交流协议,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双边合作、师生互访项目。2005年12月,学院成为两岸四地“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创办院校之一,体现了我校护理专业在国内同行中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学院充分发挥高等护理院校的学科前沿优势,先后开办了研究生课程班、专业证书班以及各类继续教育项目班,开办了大专和专升本科两个层次的自学考试、业余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学历教育,努力为全省广大在职护士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

 

 

 

    四年制护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初步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

主要课程: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预防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学生就业率达100%,其中98%的毕业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就业,在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达96%。

 

 

药学院简介

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于2000年4月开创药学本科教育,是一个具有全日制与成人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学士-硕士-博士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集教学、科研、开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等药学教育机构。学院设有四年制本科专业为:药学、药物制剂、药学(临床药学专业方向)和药学(药物分析专业方向),拥有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福建省高校药理学重点学科,福建省高校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实验室。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810人、博硕士研究生73人。历届已毕业本科学生633人、博硕士研究生62人。

学院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专职教师56人,教授7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1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4人,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者达76%,其中博士学位者14名。学院有3名教授为留美回国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药学院教授在药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全国性学术学会担任的重要学术职务。

2000年以来,经省教育厅评选,《药理学》和《药物分析》2门本科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研究生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硕士课程,药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药学院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学实验》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参编全国规划教材和专著达30部,其中主编3部。

药学院以福建省重点高校建设为契机,以福建省高校药理学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新药研究相关学科的建设,初步建成一个集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前评价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现代化的新药研究创新平台――福建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福建省创新药物研发团队,为我省医药相关行业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现建有科研实验室面积达2500m2,有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2台,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万元。学院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①肿瘤药理研究;②神经药理研究;③生物肽生化药理研究;④天然药物研究;⑤新药临床前评价研究;⑥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2000年以来,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授权2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SCI源期刊收录论文30篇;获得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重大重点项目6项等52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总计达410万。学院还成功承办了“第七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和“第七届全国生物毒素学术会议”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扩大学院的影响,增强了与国内外同仁的交流合作,受到同行专家教授的高度赞誉。

 

 

四年制药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临床医学概论、生药学、实验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制药、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医疗单位、药检所、医药公司、医药企业、医学院校就业。近年来,有95%以上的毕业生在医药卫生行业就业。

 

四年制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医学专业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从事临床药学教育、药品流通和药物开发研究工作的高级临床药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药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 、临床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分析化学、实验药理学、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药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临床药学服务、药品流通和药物开发研究工作。

 

四年制药学(药物分析方向)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等现代药学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院药房、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药品检验和药事管理等部门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监控、管理和监督合理用药的高级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体内药物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人体解剖生理学、无机化学、生药学、食品分析、生物制药、实验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波谱解析、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院药房、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药品检验和药事管理等部门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质量监控、管理和监督合理用药等工作。

 

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制剂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工程学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发酵工艺学、化工原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理学、生药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药卫生单位、药检所、医药公司、医药企业、医学院校从事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或管理工作。

 

人文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是我校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需要,在原人文社会科学系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人才培养、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新兴学院。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我校强大的医科优势,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教学资源,努力拓展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的新专业领域,现有在校生526人。成为我省医务社会工作和医学心理学人才培养、科研中心的重要基地。学院现有31名(专职)教师,其中有4名正教授,6名副教授,10名讲师,7名助教。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有力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院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不断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实验室设施齐全,拥有三个与教学相配套的研究中心: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校女性研究中心、校医学人文研究中心;拥有1个综合实验室(下设六个不同功能的实验室);一个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我院的福建省心理咨询师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一个省教育厅授予我院的福建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还拥有供教师学生专用阅览室藏书15000余册,期刊100余种。学校注重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教师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6项,在国内外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著述参编学术专著和教材30部。学院在哲学、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务社会工作、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上具有较强的力量,同时注重人文科学同医学的联系,注重相关边缘学科的拓展。

 

四年制社会工作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社会学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学、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小组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普通心理学、基础医学概论、法学通论、临床医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卫生部门、学校、社区和企业等从事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5.9%。


四年制应用心理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本的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较熟练的临床心理治疗和学校心理健康实践的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学校和行政管理等机构进行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和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进行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以及将其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精神病学、心理统计学及应用、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变态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管理心理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学校、公检法和企业人力资源部等部门从事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工作。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