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招诈骗 - 正文

花钱就能上大学破解高考诈骗

来源:东南早报 [2008-7-1]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早报讯(记者赖劲松)备受考生及考生家长关注的高考录取工作全面展开,目前社会上各种高招诈骗行为也有所抬头。昨日,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归纳了6类在我省较经常出现的诈骗手段,提醒全省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骗术一谎称有“内部指标”


  骗子通常把自己装扮成某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或招生办工作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以“打通关系”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更有甚者,称高考成绩低于专科录取分数线的可以上本科。

  破解:对于各省招生计划,国家有严格控制。院校按规定公布招生计划,所有录取均须按网上录取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招实现网上远程录取后,电脑程序自动按考生志愿和分数由高往低排序,并按照各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不够投档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可能传给学校。骗术二打“特长生”幌子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用“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声称自己可以通过关系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办进”高校,他们以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的名义骗取家长钱财。一些骗子还以“自主招生”为幌子骗取考生、家长信任。

  破解:对于特殊类型招生,我省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考生可以通过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或相关高校招生网查询。未经公示的考生不具备相关加分资格。高校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学校测试合格后还要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学校要求。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骗术三“花钱”说不可信

  一些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学,但考生成绩没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高招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急于上学的心理,谎称只要交几万元钱,就能“保证”被录取。

破解:招生录取期间,省高招办严格按批次、按各校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投档,绝不会出现“低分高投”的情况。分数不够,“花钱就能上大学”不可信。骗子承诺录取的多是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所发的文凭与普通高校计划内招生所发的不一样。骗术四谎称能上“军校”

  一些骗子抛出“能办”军校生的谎言,他们往往假冒军官,号称有地方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干部等谎言,欺骗考生和家长,有的犯罪团伙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办假军校,从中牟利。这些骗子甚至在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声称可以“交钱上军校”。

  破解:军校招生与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全部实行远程网上录取,而且考生参加军校录取,必须事先通过军队组织的政审、面试和体检。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也不会委托中介或个人招生。军校招生都在提前批次录取,不存在补录。如果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有人或机构以军校名义招生,一定是虚假骗局。骗术五伪造录取通知书

  在各高校录取工作开始后,一些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

  破解:考生和家长遇到有人打电话说先汇款再邮寄录取通知书情况时要警惕,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到自己的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考生可通过当地省、市高招办查询录取信息,也可通过报考的院校了解录取情况。骗术六混淆不同类型办学

  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道真相。据介绍,此类辅导班,只要注册便可入学。

  破解:高等教育目前除了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所取得的毕业文凭及用人单位对它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考生要详细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上面注明了校址(有无分校)、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重要信息。

 

 

 

能上大学,骗你的!
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通过正当渠道选择院校

“去年高考之后,为了让我儿子上大学,我被一位朋友的朋友骗了3万元,大学没上成,还耽搁了孩子上复习班的时间。”昨日,市民张先生打来电话,想借助本报提醒今年的考生和家长,一定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打着“花钱就能上大学”幌子的人。

“去年高考结束后,因为孩子的成绩比二本分数线差10多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拿到通知书,心里特别着急。在一次聚会中,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人,他称只要花钱就能帮孩子上大学,3万元上省内普通大学,5万元上省内重点大学。当时因为急着让孩子上大学,也就相信了他,并给了他3万元。后来,和这个人又见了几次面,每次都说让我等消息,过了一个月反而音信全无,不仅钱没了,还耽误了孩子上复习班的时间。”一提起这件事,张先生就懊悔不已。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一些中介组织和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入学心切的心理,宣称只要考生拿出几万元,就可以帮他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在这些骗人的伎俩中,有的谎称自己是某高等院校的招生代理,手中握有录取指标,只要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录取;有的冒充高校招生人员,声称可帮人上大学;有的谎称与学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掌握“内部指标”;有的声称自主招生,有权“点名”招生;有的以定向、委培招生之名,许诺可以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培养费;有的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有的扬言直接根据纸介质档案,再交几万元钱,一切就可以“搞定” 。

对此,本报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通过正当的渠道选择院校,不要轻信“花钱就能上大学”的谎言。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