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茜)进入12月,2011年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即俗称的“自主招生”)工作全面展开,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信息虽多却似“乱花迷眼”。到底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怎么参与?选拔的过程有哪些环节?如果最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在高考录取中又享受哪些优惠?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为您一一道来。
成绩咋认?
“联考”成绩各家都认
报志愿却不能“海投”
对于如今实行“联考”的三大“高校联盟”来说,各“入盟”高校均认可联考成绩。目前三个高校联盟都对考生申请高校的数量作了限制。如“北约”规定,在所有的成员高校中,每位考生最多可以报3所。“华约”则明确规定,考生最多可以同时报考两所高校,分别为A志愿和B志愿,两个志愿排名不分先后。“理约”也已经明确,考生可以同时填报9所成员高校中的2所高校。
如何参与?
“校长推荐”为主
学生自荐亦无不可
如果就读的高中校长无推荐资格,学生就与北大自主招生无缘了吗?非也!近日发布的《北京大学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到:“继续采取‘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的原则,招收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作为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三大高校联盟“北约”、“华约”、“理约”在内,多数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都接受学生自荐。
从操作方式上来说,“校荐”或者“校长推荐”是由高校先将推荐名额分配到各中学,然后中学按照高校的选拔要求和名额来推荐人选。学生要先向所在中学报名。自荐则是学生按照各高校的报名要求寄送申请材料,一般需要包括教育经历、获奖情况、社会活动等。
三大高校“联盟”都推出了自主招生联考网上报名平台,考生必须在网上注册、报名,同时将相关材料寄送申请的相关高校。
有何优惠?
多数情况降分录取
特殊人才“不拘一格”
即使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学生只是获得了在高考录取时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而优惠政策的幅度有多大,各高校则各有不同。大部分“优惠”体现为“降分录取”,即在该高校当地录取线下降若干分以内录取。降分的幅度多为20分、30分、40分。
近年来不少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需求,设立了不同的人才选拔计划,入围者在高考录取中享受的优惠也有所差异。
如清华大学就分“A”、“B”两个计划,其中“A”计划是“针对综合表现特别突出、或者特长特别显著的优秀学生”。“才女”蒋方舟就是被清华降60分录取的。
而“B”计划则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考生所设立的试点选拔方案”。
如何选拔?
至少要“过三关”
有学校“以文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