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1942年迁至延安改称延安药科学校,1946年迁至佳木斯改称东北药科学校,1949年迁至沈阳改称东北药学院,1956年更名为沈阳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迎来建校八十周年华诞。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社科与文体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5个教学科研中心及1个药物研究院。现有在校学生1.5万人。
学校是国家批准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招收港、澳、台地区学员及外国留学生、国内高中保送生的院校,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4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19个,高职专科招生专业11个。本科教育中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药学基地班),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药剂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学和中药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学概论、分析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等8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27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剂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有8个省级教学团;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工程和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有8个省级特色专业。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
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有教授84人、副教授186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以上各种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命名80人次,拥有博士生导师126人,硕士生导师149人。建校近八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高级药学、制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优秀领导者,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人。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在药物新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合成与筛选、中药与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药理与毒理学、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重点研究室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20个。拥有国家级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平台,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新药研发基地。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1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20项,申请发明专利300项,获得专利证书50项,获得新药证书42项,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80部。学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亚洲社会药学》、《亚洲传统医药》、《亚洲药物制剂科学》为国际学术期刊。
学校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高精设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5亿元。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87万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并建有先进快捷的数字图书馆系统。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
学校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建设药学教育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招生负责部门:沈阳药科大学 招生就业处
学校地址:
(主校区)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南校区)辽宁省本溪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桥子镇)枫叶路。
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24-23984188(传真)
网址:www.syp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