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5年,隶属中国地震局,是全国惟一以防灾减灾技术高等教育为主,文、理、工、经、管等专业齐全的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1985年原国家教委确定的全国五年制高等专科教育三所试点学校之一。
学校位于首都天安门东30公里处潮白河畔的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哈高速公路和京秦电气化铁路从开发区过,交通非常便利,通讯快捷。学校占地20余公顷,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校生4000人;教职工近300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数占35%,并聘请多名外籍教师。学校具有先进、齐全的现代化教学、管理设备,校园网、实训中心、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外语教学调频广播台等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ATA)、微软授权培训中心(ATC)、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为学生获取多种证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设有8个系(部),开办涉及防灾减灾技术、电子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外语等几大门类20多个专业,其中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两个专业已被确定为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高中后3年制、中职后2-3年制以及初中后5年制等多种高职高专教育类型,实行学分制。学校2000年启动助学贷款,为家庭困难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
学校依托中国地震局和北京的科技、教育优势,"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中科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校内教师经常走出去学习培训,以保证知识、能力与时俱进。多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严把质量关,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欢迎。"十五"期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是: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防灾减灾事业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以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校内改革,优化办学结构,努力办出鲜明特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把学校办成适应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结构合理,办学条件优良,人才资源优化,具有很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防灾科技学院专业设置
专业详情请点击:专业设置16488.html 查看
防灾科技学院重点专业
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70个、多媒体教室近60间;面积 13000多平方米、藏书76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30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和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各类球场以及正在建设的130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和约13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为学子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生活和健身条件;学院有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广泛使用。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名,专任教师300多位,设有10个教学系部,39个专业方向。其中,有 18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已形成以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函授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防灾科技学院就业状况 无该校综合数据
收费标准 学费:本科3500元/生•年,专科5000元/生•年,住宿费800元/生•年。
在校生情况 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