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考研 - 招生简章 - 正文

20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9-18 9:16:51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包含以下专业:
学科专业名称:哲学(专业代码010100)
一、报考说明:
  1、接收推免生;
  2、接收应届本科生、具有学士学位的往届本科生报考。
二、专业介绍:
  人文学院哲学一级学科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涵盖以下4个二级学科专业:1、马克思主义哲学;2、中国哲学;3、科学技术哲学;4、媒介文化与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代码010101):本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际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等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探讨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文化素养与人生智慧的宽口径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毕业后既能在高校、科研部门胜任教学与科研工作,又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文化教育宣传机构胜任管理工作。
  2、中国哲学(专业代码010102):本专业设有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西方哲学与文化比较、中国艺术哲学与美学等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专业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近现代哲学,注重从哲学层面揭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中西思想文化的异同,梳理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以及传统思想文化在现代化转换中的价值和趋势等问题。中国哲学专业培养和造就具有扎实的传统哲学功底、宽广的现代哲学视野、涵摄中外而古今会通、理实交融而返本开新的创新性人才,使之胜任高校、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的管理工作。
  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代码:010108):本专业设有科学思想与文化、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交叉科学与新学科等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注重文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具有坚实的科技哲学理论基础和科学技术学(STS)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能力的文理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优秀硕士生可以提前免试转博,优秀博士生可公派出国联合培养。毕业生具有宽广灵活的就业适应面,既可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从事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新闻与出版、科技传播与普及等工作,还可以在社会急需的新学科领域从事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宣传或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文理兼收,欢迎对文理交叉有兴趣的考生跨专业报考。
  4、媒介文化与哲学:本专业以融合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网络传播的视角,结合新媒介形态下文化传播模式,探索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融合文化的社会价值,并考察新媒介生态下的文化哲学核心命题的宏观演化、深度拓展及前景反思。本专业在网络传播、科学文化、新媒介文化、科学与艺术、公民科学素养、媒介融合等多个领域具备研究优势,在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科学传播模式、社会文化语境、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危机传播与社会网络及心理反应、知识管理、新媒介艺术美学、国际科学文化指标和测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注重文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具有坚实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和新媒介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文理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具有宽广灵活的就业适应面,既可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从事科技政策与管理、新闻与文化出版、新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事业策划与管理,还可以在社会急需的新学科领域从事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宣传或管理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5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830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中国哲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4中国哲学史
839西方哲学史
3、科学技术哲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或614科技通史
826科学技术哲学
4、媒介文化与哲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6媒介文化
839西方哲学史
四、复试与成绩
专业方向 复试形式 复试内容 复试成绩 最终成绩
1、马克思主义哲学 笔试+面试 专业课笔试(闭卷)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专业课笔试(闭卷)参考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面试:包含约5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考核和不少于15分钟的专业知识与相关问题问答。
面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专业素质考核的范围包括唯物论、辩证论、认识论、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主要观点。综合素质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等方面的经历、个性心理特征、诚信状况、意志品质等。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逻辑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为笔试(开卷),不设参考书目。 复试满分50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闭卷)满分300分;面试满分200分(专业知识与相关问题问答100分,英语听说能力考核100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每门课满分100分。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满分1000分,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
2、中国哲学 笔试+面试 专业课笔试(闭卷)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专业课笔试(闭卷)参考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面试:包含约5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考核和不少于15分钟的专业知识与相关问题问答。
面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专业素质考核的范围包括夏商周以来中国哲学的发生、发展与繁荣;明朝中叶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新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哲学新发展;西方哲学关于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基本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提出、转变与持续,以及就此展开的争论。综合素质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等方面的经历、个性心理特征、诚信状况、意志品质等。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逻辑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为笔试(开卷),不设参考书目。 复试满分50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闭卷)满分300分;面试满分200分(专业知识与相关问题问答100分,英语听说能力考核100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每门课满分100分。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满分1000分,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
3、科学技术哲学 面试 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专业素质主要考察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相关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重点考察考生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个人素养、英语听说能力、本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等方面的经历、个性心理特征、诚信状况、意志品质等。
同等学历考生需加试“专业笔试”和“计算机能力测试”,复试项目具体分值为“面试”40分,“专业笔试”40分,“计算机能力测试”20分。
“专业笔试”主要考察考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状况的了解,参考书目: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计算机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献检索、办公软件以及互联网基本知识等,不指定参考书。 满分100分 满分100分,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4、媒介文化与哲学 面试 含英语听说能力测试(100分)及专业面试(200分)两部分。
英语听说能力测试考查英语听说能力;专业面试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相关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以及个人素养、 本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经历等。 满分300分 满分800分,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
五、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六、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七、学费标准:8000元/学年。

学科专业名称:英语笔译(专业代码055101)
一、报考说明:
  本科毕业两年, 在职培养, 定向招生。
二、专业介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文译名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 , 是国务院学位办2007年设立的硕士专业学位。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本专业开设翻译概论、笔译理论与技巧、翻译批评与赏析、文化笔译、科技笔译、商务笔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中英语言对比、跨文化交际等核心课程。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英语笔译 101思想政治理论
211翻译硕士英语
357英语翻译基础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笔试(满分100分):主要考查考生词汇、阅读理解、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等语言技能。
面试(满分100分): 主要考查考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及翻译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六、复试成绩:满分200分。
七、最终成绩:满分700分,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共计4万元,第一年初缴费2万元,第二年初缴费2万元。

学科专业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代码055200)
一、报考说明:
  1、接收推免生;
  2、接收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在职人员(以相关合作单位的定向培养人员为主)报考。
二、专业介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是为了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而特别设置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学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主要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开展,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双证(毕业证、学位证)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新闻学
2、传播学
3、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复试形式:面试。
五、复试内容:
含英语听说能力测试(100分)及专业面试(200分)两部分。
英语听说能力测试考查英语听说能力;专业面试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相关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以及个人素养、 本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经历等。
六、复试成绩:满分300分。
七、最终成绩:满分800分,为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共计4万元,第一年初缴费2万,第二年初缴费2万。

学科专业名称: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代码065100)
一、报考说明:
  以具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协议单位定向培养为主。
二、专业介绍:
  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教育部首批“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CHM)授予权,同年建立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中心。本专业依托本校科学技术史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和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二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在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博物馆学方面形成了成熟且合理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本专业文理兼收,目前主要以为国内协议单位培养在职人员为主,毕业生能够胜任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博物馆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考古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协议单位包括高校、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出版机构、社团组织、文物商店和拍卖行等。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文物保护
2、文物修复
3、藏品管理
4、博物馆管理
5、博物馆陈列设计
6、科技考古
7、文物的科技鉴定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8文博综合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复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为闭卷,时间为两小时;面试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主要内容为文物与博物馆学科的专业知识;面试主要考查英语口语与听力(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考生大学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及综合素质考查。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共计4万元,第一学年初缴费2万元,第二学年初缴费2万元。
十一、其他:
同等学历考生复试阶段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阶段主要课程(笔试)。
欢迎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考生报考。

学科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史(专业代码071200)
一、报考说明:
  文理兼收,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接受推免生。
二、专业介绍:
  本学科点建立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拥有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最早的科学技术史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是我国科学技术史学科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自建立以来,在物理学史、天文学史、生物学史、近现代科技史、科学思想史、中外科学交流史、科学技术与社会、同位素考古、古资源工程、材料考古、农业考古、传统工艺及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尚无本科教育,所有考生均为跨专业报考。本学科文理兼收(接受推免生),优秀硕士生可以提前免试转博,优秀博士生可公派出国联合培养。毕业生就业以高校、研究所、文博考古学术机构、出版、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为主,从事科技史、科技政策、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技管理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1、自然科学史(含学科史、综合史)
2、技术史
3、科学技术与社会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B或613科技史议论文
825科学技术史概论
4、科技考古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高等数学B或612考古与文化遗产议论文或611考古学通论或625普通化学或626普通生物学
823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知识综合
5、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2考古与文化遗产议论文或611考古学通论或625普通化学或626普通生物学
855文化遗产保护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五、复试内容:
复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为闭卷,时间为两小时;面试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主要内容为: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面试主要考查英语口语与听力(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考生大学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及综合素质考查。
六、复试成绩:满分100分。
七、最终成绩:满分100分,最终成绩=(初试成绩/5+复试成绩)/2。
八、录取:按最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提出拟录取名单报批。为保证招生质量,报批人数可小于招生计划。
九、调剂:本专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调剂。调剂信息将于复试阶段在中国科大研究生招生在线网站(http://yz.ustc.edu.cn)发布。
十、学费标准:8000元/学年。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