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6年长江大学070802空间物理学考研大纲已发布,详情如下:
地球物理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球物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人工及天然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古地磁学、电磁学和地热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使 用这些手段探测地球深部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等具体内容。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球的地震活动性分布 规律,掌握地球深部构造、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 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重力学30分
地磁学和古地磁学30分
地电学30分
人工地震学20分
天然地震学25分
地热学15分
4、试卷题型结构
概念题: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
填空题: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计算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简答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画图题:20分(2小题,每小题10分)
综合论述题:45分(2小题,每小题15分)
三、考查范围
1、天然地震
(1)地质灾害概述
(2)地震理论基础
(3)水平介质近震地震射线的反射与折射
(4)球对称介质中的地震射线和远震地震波
(5)地震面波及频散
(6)地震仪与震相分析
2、地球内部构造及地球内部物质组成
(1)地壳、地幔、地核及其物质组成
(2)地球岩石的年龄及地质构造
(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与岩石的年龄
(4)地震的活动性与震源机制
3、人工地震
(1)地震勘探的基本方法
(2)反射波法
(3)折射波法
(4)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5)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4、地球的重力场
(1)重力位与大地水准面
(2)重力校正与重力异常
(3)重力测量与重力仪
(4)固体潮
(5)重力学的正反演方法与处理技术
(6)重力学方法在探测深部构造中的应用
5、地磁学
(1)地磁场的基本概念与岩石的磁性
(2)地球的基本磁场与变化磁场
(3)磁法勘探
6、地电学
(1)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
(2)直流电方法
(3)大地电磁测深法
(4)瞬变电磁测深法
(5)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6)激发极化法
(7)电磁方法在研究地下构造中的应用
7、地热学
(1)热传递的物理基础
(2)地球内部的热源
(3)地表热流分布
(4)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
大学物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公式、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包括力学、振动与波、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力学40分
振动与波30分
热学10分
电磁学40分
光学20分
近代物理1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
填空题50分(10小题,每小题5分)
计算题60分(4小题,每小题15分)
地球物理测井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球物理测井考试涵盖电法测井原理、声波测井原理、核测井原理等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电法测井原理50分
声波测井原理50分
核测井原理5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填空、判断题30分
原理简答题60分
计算推导题60分
三、考查范围
(一)电法测井原理
1.电法测井的基础知识
岩石电阻率;岩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油田水的性质;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基本理论
2.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产生的机理;影响自然电位测井的因素;SP曲线的应用(划分储层、计算泥质含量、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判断水淹层、确定沉积环境);
3.侧向测井
各种侧向测井的概念、示意图、原理描述与公式推导
4.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的概念、示意图、原理描述与公式推导;仪器刻度原理;与侧向测井的对比;阵列感应测井的示意图、原理描述;高频测井原理与解释方法
(二)声波测井原理
1.声波速度测井
纵波、横波等波速的概念与描述;声波在井壁的折射与滑行波;时差记录、声系和误差;声速测井地质应用
2.声幅测井
套管井中声波传播;声幅测井及其应用;变密度测井及应用;超声脉冲反射法测井
3.声波全波列测井
纵波、横波、斯通利波、伪瑞利波和弯曲波的各组分波特性;声波全波测井资料应用
4.声波成像测井
声波成像测量原理;声波成像测井解释
5、多极声波测井
斯仑贝谢偶极横波测井方式;斯仑贝谢偶极横波测井应用;阿特拉斯交叉阵列声波测井原理与应用
(三)核测井原理
1、放射性测井基础
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放射性射线的性质;放射性活度和放射性比度;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密度的概念;岩石的光电吸收截面
中子和中子源;中子与物质的作用;中子通量的空间分布
2、自然伽马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原理、刻度及应用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理、伽马谱的解析及应用
3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
密度测井基本原理及应用
光电吸收截面的测量原理与应用
4、中子测井
热中子测井、超热中子测井的概念、原理、应用(确定地层孔隙度、判断岩性、划分含气地层)
脉冲中子伽马能谱测井基本原理及应用
中子寿命测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5、核磁共振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涵盖地震波基本理论、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地震组合原理、共反射点叠加法、地震波速度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与地震构造解释方法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地震波基本理论、地震波运动学45分
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35分
地震组合原理、共反射点叠加法40分
地震波速度分析15分
地震构造解释方法15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如:名词解释、简答题60分
计算题20分
综合分析题30分
论述题40分
三、考查范围
1、地震波基本理论
2、地震波运动学
1)时距曲线
2)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
3)折射波时距曲线
4)连续介质与层状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
5)透射波与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
3、地震数据采集方法
1)干扰波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2)观测系统
3)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4)低、降速带测定方法
4、地震组合原理
5、共反射点叠加法
1)共反射波时距曲线
2)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
3)叠加效应、叠加特性
4)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
6、地震波速度分析
1)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因素
2)各类速度的概念
3)叠加速度的求取
4)各类速度之间的关系
7、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与地震构造解释方法
1)地震剖面的特点
2)地震绕射波
3)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4)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
5)弯曲反射界面反射波的特点
6)地震剖面的偏移(成像)
7)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8)地震剖面的断层解释
9)特殊地质现象
10)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11)水平切片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