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考网 - 考研 - 考试大纲 - 初试考试大纲 - 正文

2019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考试大纲

来源:爱考网 [2018-9-25]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2019年研究生招生舞蹈学院考试大纲

  舞蹈学院考试大纲

  学术型

  研究方向:17舞蹈编导学研究

  29舞蹈学研究(含舞蹈史、舞蹈批评、舞蹈人类学)

  考试科目:761舞蹈基础理论861舞蹈史

  761《舞蹈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舞蹈作品及其创作、传播等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舞蹈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一)舞蹈的特性

  (二)舞蹈的功能

  (三)舞蹈的种类

  (四)舞蹈的起源

  (五)舞蹈的发展

  第二部分:舞蹈作品

  (一)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二)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三)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四)舞蹈思维和舞蹈形象

  (五)舞蹈作品的意境

  (六)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

  第三部分:舞蹈创作

  (一)舞蹈的形式结构

  (二)舞蹈语言

  (三)舞蹈构图

  (四)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

  (五)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

  第四部分:舞蹈流传

  (一)舞蹈交流

  (二)舞蹈传播

  (三)舞蹈美感

  (四)舞蹈欣赏

  (五)舞蹈评论

  第五部分:舞蹈学研究

  (一)舞蹈学的历史遗产和当代中国舞蹈学研究的成果

  (二)创建中国舞蹈学的构想

  861《舞蹈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古代舞蹈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概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类型、重要人物、作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规律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原始舞蹈

  (一)原始舞蹈的起源

  (二)原始舞蹈的发展

  (三)原始舞蹈的特点

  第二部分:夏商时期的舞蹈

  (一)奴隶制时代乐舞发展的特点及就

  (二)甲骨文中记载的祭祀舞

  第三部分:两周时期的舞蹈

  (一)两周时期乐舞的发展

  (二)乐舞的教化和政治作用

  (三)表演性舞蹈的发展

  (四)乐舞理论

  1.儒家乐舞理论

  2.墨家乐舞理论

  第四部分:汉代时期的舞蹈

  (一)汉代舞蹈的发展

  1.汉代百戏

  2.汉代女乐

  3.礼节性舞蹈

  4.宫廷雅乐

  5.舞蹈文化交流

  (二)汉代舞蹈艺术的成就

  1.舞蹈技艺和创作水平的提升

  2.舞服舞具的巧妙运用

  3.著名舞人及艺术成就

  4.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第五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

  (一)"清商乐"的发展脉络

  (二)礼节性舞蹈的发展

  (三)乐舞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四)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第六部分:唐代时期的舞蹈

  (一)盛唐乐舞的发展特点

  (二)唐代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

  (三)唐代宫廷和民间具有代表性的乐舞作品

  (四)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第七部分:宋元明清时期的舞蹈

  (一)宋代舞蹈发展的特点

  1.继承变革中的宫廷乐舞

  2.繁盛的民间乐舞

  3.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4.唐、宋乐舞传高丽

  5.德寿宫舞谱

  (二)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

  1.宫廷宴乐的发展

  2.戏曲舞蹈的发展

  3.民间舞蹈的发展

  4.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

  专业学位

  研究方向:17舞蹈创作与实践

  18舞蹈教育与实践(含山东民间舞、舞蹈科学训练)

  考试科目:611艺术基础911专业理论

  611《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请点击611《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911《专业理论》考试大纲与861《舞蹈史》考试大纲相同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准确把握中国古代舞蹈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概况及其特征。

  2.了解掌握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类型、重要人物、作品及其主干问题。

  3.熟练运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规律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原始舞蹈

  (一)原始舞蹈的起源

  (二)原始舞蹈的发展

  (三)原始舞蹈的特点

  第二部分:夏商时期的舞蹈

  (一)奴隶制时代乐舞发展的特点及就

  (二)甲骨文中记载的祭祀舞

  第三部分:两周时期的舞蹈

  (一)两周时期乐舞的发展

  (二)乐舞的教化和政治作用

  (三)表演性舞蹈的发展

  (四)乐舞理论

  1.儒家乐舞理论

  2.墨家乐舞理论

  第四部分:汉代时期的舞蹈

  (一)汉代舞蹈的发展

  1.汉代百戏

  2.汉代女乐

  3.礼节性舞蹈

  4.宫廷雅乐

  5.舞蹈文化交流

  (二)汉代舞蹈艺术的成就

  1.舞蹈技艺和创作水平的提升

  2.舞服舞具的巧妙运用

  3.著名舞人及艺术成就

  4.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第五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

  (一)"清商乐"的发展脉络

  (二)礼节性舞蹈的发展

  (三)乐舞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四)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第六部分:唐代时期的舞蹈

  (一)盛唐乐舞的发展特点

  (二)唐代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

  (三)唐代宫廷和民间具有代表性的乐舞作品

  (四)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

  第七部分:宋元明清时期的舞蹈

  (一)宋代舞蹈发展的特点

  1.继承变革中的宫廷乐舞

  2.繁盛的民间乐舞

  3.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4.唐、宋乐舞传高丽

  5.德寿宫舞谱

  (二)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

  1.宫廷宴乐的发展

  2.戏曲舞蹈的发展

  3.民间舞蹈的发展

  4.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爱考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