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大纲 - 正文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考研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大纲(社会心理学)

来源:2exam.com 2015-10-8 22:10:28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心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考试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态度形成与改变部分  50分
社会心理现象分析部分 5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及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应用社会心理学概述
    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群体社会化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潮。
   二、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概述;自我过程;自我行动。
(二)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概述;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印象与管理。
(三)归因
海德的素朴心理学;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偏差。
三、社会动机与挫折调试
 (一)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概述;社会动机的类型。
 (二)挫折与调试
挫折与挫折感;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感的制约因素;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四、人际关系与改善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构建。
     (二)人际关系的评估
     群体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状况的自我诊断。
     (三)人际关系的优化
     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关系改善的心理学技术。
五、态度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及态度的形成
态度概述;态度的形成。
 (二)态度的评估
测量法;态度评估的其他方法;
 (三)态度的改变
态度改变研究的有关理论;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改变的方法。
六、群体心理及管理
     (一)群体心理概述
     群体含义与分类;群体功能;群体规范;群体压力。
     (二)群体凝聚力及培养
     群体有效性;群体凝聚力;如何增强群体凝聚力。
     (三)群体心理管理
     竞争与协作心理管理;非正式群体管理;群体冲突;群体沟通;管理者的影响力及心理效应。
七、社会心理现象分析
 (一)暗示
 暗示概述;暗示的应用。
 (二)崇拜心理
偶像崇拜的心理成因;偶像崇拜的特征;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引导。
 (三)从众心理
从众的含义;影响从众的因素;从众的引导。
 (四)社会心理的变化
民众社会心理的变迁;流行歌曲与社会心态。
 (五)社会失衡心态及其调控
社会失衡心态的表现;社会失衡心态调控。
八、社会行为及调控
     (一)亲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亲和行为。
     (二)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概述;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三)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含义与特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动机类型;群体性事件的防治。
     (四)社会连动行为
    社会模仿;社会流行时尚;社会流言与舆论。
     (五)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界定;攻击行为的理论;攻击行为影响因素;攻击行为的控制。
九、社会对心理的影响
  (一)社会变化特点及心理影响
   现代社会的特点;社会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二)现代人的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现象;心理困扰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扰的成因。
  (三)社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
   心理素质的含义;心理素质的功能;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要求。
十、心理社会化策略
      (一)自我优化心理素质
      性格品质优化方法;不当情绪行为的自我调控策略。
      (二)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教育概述;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的宏观对策
     重视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十一、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一)消费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引导方法;群体对消费的影响;心理现象与消费。
      (二)犯罪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影响犯罪者的文化与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学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犯罪行为预防与矫正。
      (三)环境领域的应用社会心理学
      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环境保护、节约能源。
 
三、主要参考书
   肖汉仕著:《应用社会心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