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考试大纲
822测量学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测量学的主要内容:测绘学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控制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碎部测量与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学科相关拓展内容如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等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计算,并能妥善运用到综合题目的处理中。此外,对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内容,考生也要有所了解。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测绘学基础知识约25分
水准测量约20分2019黑龙江科技大学考研考试大纲: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方向02城乡规划学
科目代码及名称考试大纲
821城市规划原理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城市规划原理主要内容:城市及城市发展、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城市规划的内容与编制程序、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工程系统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镇体系规划等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相关拓展内容如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内容的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应用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满分150分)
内容比例:
城市及城市发展约5分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约25分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约5分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约15分
城市发展战略约5分
城市总体布局约20分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约10分
工程系统规划约15分
居住区规划约25分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约5分
城镇体系规划约10分
扩展部分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约50分
1.选择或填空题约20分
2.名词解释约30分
主观题约100分
1.简答题约70分
2.案例分析或论述题约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城市及城市发展
考试内容
城市、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特点;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特点。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掌握城市化的含义;
3.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考试内容
内容包括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及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与实践。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国及欧洲古代城市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熟悉古代著名城市的典型格局;
2.熟悉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及其相应的城市规划领域的主要思想体系及其实践过程和内在关系。
(三)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考试内容
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过程及其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了解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过程;了解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2.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体系。
(四)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考试内容
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性质与人口;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规划。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的功能及其内部结构,以及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掌握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掌握城市不同用途的用地规划。
(五)城市发展战略
考试内容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了解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的涵义。
2.掌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掌握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要点。
(六)城市总体布局
考试内容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了解几种典型城市的总体布局方法。
2.掌握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相关概念;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的内容;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评定和优化方法;掌握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的内容。
(七)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考试内容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城市交通、城市总体布局之间的关系;
2.掌握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和对外交通系统的规划布置;学会分析具体城市的交通与道路规划。
(八)工程系统规划
考试内容
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给水、排水、防污、能源、电讯、防灾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九)居住区规划
考试内容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
考试要求
1.了解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内容;了解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
2.掌握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十)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考试内容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城市更新。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城市建筑文物、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利用;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2.掌握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和调整;掌握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办法;掌握城市更新的方式和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十一)城镇体系规划
考试内容
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发育阶段、类型及其理论研究进展;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研究内容;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城镇体系的职能、规模、空间结构的规划内容和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念,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任务和工作内容。
2.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和工作方法。
3.掌握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掌握城镇体系的职能、规模、空间结构的规划内容和方法。
(十二)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城市设计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主要内容。
考试要求
1.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2.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程序与相关法规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相关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第四版
角度测量约10分
控制测量约35分
地形图基本知识约20分
碎部测量约15分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约15分
扩展部分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约50分
1.填空题约30分
2.判断或选择题约20分
主观题约100分
1.问答题约60分
2.计算题约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测绘学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测绘学科的定义及内涵;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参考椭球体的概念及定位;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高程基准的建立和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的概念;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地球表面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标方位角。
考试要求
1.理解基本概念与理论:测绘学科的定义及内涵、测绘学的任务和作用、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区别、高斯投影的原理和过程、高程基准的建立、方位角的概念及方位角之间的相互换算、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地球表面曲率对基本测绘成果的影响情况。
2.掌握基本理论与计算:确定地面点位的几种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相关计算、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的概念、、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和正、反坐标方位角。
3.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进行合理地应用与分析。
(二)水准测量与水准仪
考试内容
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我国的高程系统的基准;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点、水准路线的概念和分类;水准仪的等级、用途和构造;水准尺的分类及认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考试要求
1.了解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2.理解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我国的高程系统的基准、水准测量的原理。
3.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4.综合运用水准测量的外业、内业等相关内容。
(三)角度、距离测量和全站仪
考试内容
水平角测量原理;竖直角测量原理;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经纬仪的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平角的观测方法;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竖盘指标差的概念和计算;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计算;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视距法量距;光电测距的原理和应用;光电测距误差分析;全站仪的构造及使用;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和计算;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考试要求
1.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电子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分类、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和精度计算、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光电测距误差分析、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2.理解水平角测量原理、竖直角测量原理、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竖盘指标差的概念和计算、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视距法量距、光电测距的原理和应用、全站仪的构造及使用。
3.掌握经纬仪的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平角的观测方法、竖直角的观测和计算、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和计算。
(四)控制测量
考试内容
控制测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正反算;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及外业观测导线的内业计算交会测量三角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和内业计算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了解交会测量、三角测量。
2.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意义和分类、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及外业观测、导线的内业计算。
3.掌握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正反算、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和内业计算、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五)地形图基本知识
考试内容
地形图的概念与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及精度;地形图符号的分类;地形图图廓及图廓外注记;地物符号的概念及分类;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分类;典型地貌的识别;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方法;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方法;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的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方法、典型地貌的识别。
2.理解地形图的概念与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分类及精度;地形图符号的分类;地形图图廓及图廓外注记;地物符号的概念及分类;等高线的概念、特性及分类;典型地貌的识别、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的方法。
(六)碎部测量
考试内容
碎部测量的定义、方法、实质和过程;经纬仪测图法的准备工作和步骤;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典型地貌的测绘方法;地形图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则。
考试要求
1.理解碎部测量的定义、方法、实质和过程、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典型地貌的测绘方法、地形图各要素配合的一般原则。
2.掌握经纬仪测图法的准备工作和步骤、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七)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考试内容
图根控制测量的概念和布设要求;增设测站点的方法;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全站仪测量法;GPSRTK测量方法;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形信息码的输入;工作草图的绘制;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控制;地形图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层;地形图的数字化的方法;地形图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控制、地形图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层、地形图的数字化的方法。
2.理解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图形信息码的输入、工作草图的绘制、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和输出、地形图的应用。
3.掌握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大比例尺数字测图野外全站仪测量法、GPSRTK测量方法。
(八)扩展部分
考试内容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
考试要求
1.了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作用等。
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及作用。
3.了解摄影测量的原理、遥感的定义及作用等。
参考书目:
《测量学》杜继亮等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