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1. 准确地再认或者再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准确、恰当地使用“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正确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科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利用“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解决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1. 晶体、非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格、晶胞、晶系、合金、相的基本概念;
2. 晶胞、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方法,会计算晶向的原子密度和晶面的原子密度;
3. 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特点,掌握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的概念、分类、特点、形成机制及对性能的影响;
4. 掌握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二)纯金属的结晶
1. 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形核与过冷现象、纯金属的冷却曲线、结晶条件、晶体的生长方式、晶粒大小等;
2. 过冷度在结晶过程中的作用,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
3. 了解金属铸锭的基本组织与常见缺陷。
(三)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1. 相的分类及影响相结构的因素;
2. 二元合金相图的表示方法与测定方法,相律与杠杆定律,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3.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固溶体合金的平衡结晶与不平衡结晶,熟练掌握成分过冷对晶体成长形状和铸锭组织的影响,掌握典型合金的平衡、不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会计算不同温度下平衡相和平衡组织的含量。
(四)铁碳合金
1. 铁碳相图:相图中点、线、区及其意义,包晶转变,共晶转变,共析转变,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2. 各种成分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分析,平衡结晶过程组织转变示意图,不用转变温度以及室温下铁碳合金相组成物、组织组成物相对量的计算、五种渗碳体的来源、形态及相对量的计算;
3.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掌握杂质元素对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五)三元合金相图
1. 三元合金相图的表示方法、三相平衡的定量法则;
2. 简单三元相图及其合金结晶过程分析,三元相图的等温截面、变温截面和投影图,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相对量计算。
(六)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1. 单晶体塑性变形、多晶体塑性变形和合金塑性变形特点;
2. 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滑移、孪生,晶体滑移的位错机制、滑移带、滑移线、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系,孪生的特点,滑移和孪生的区别以及在塑性变形过程的作用;
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位错强化机制、细晶强化机制;
4. 金属的断裂。
(七)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1. 金属及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显微组织、储存能及内应力、机械性能、
亚晶粒等的变化;
2. 回复机理、亚结构的变化,回复退火的应用;
3. 掌握再结晶晶核的形成与长大,再结晶的温度及影响因素,再结晶晶粒大小
的控制;掌握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
4. 了解金属的冷、热加工及加工后的组织与性能。
(八)扩散
1. 扩散机理,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及分类,熟练掌握扩散定律;
2. 影响扩散的因素。
(九)钢的热处理原理
1. 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与相图之间的关系,固态相变的特点及分类;
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掌握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掌握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影响过冷奥氏
体等温转变的因素,掌握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特征和各自的组织特征
及性能特点;
4. 等温转变(TTT)曲线与连续转变(CCT)曲线;
5. 钢在回火时的转变:掌握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与性能变化。
(十)钢的热处理工艺
1. 钢的退火、正火:掌握退火和正火的目的、工艺及应用;
2. 钢的淬火、回火:掌握淬火和回火目的、工艺及应用;
3. 淬透性、淬硬性的意义;
4. 钢的形变热处理、表面热处理等热处理的目的、工艺及应用。
(十一)工业用钢
1. 握钢的分类与编号;
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掌握合金元素在钢中分布,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
互作用、合金元素对相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强韧性的影响;
3. 合金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十二)铸铁
1. 铸铁组织的形成,石墨与基体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2. 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耐磨铸铁等的分类、编号、用途
及其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十三)有色金属材料
1. 铝及铝合金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2. 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轴承合金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