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驾驶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证员 地图 专题内容 考试资讯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大纲 - 正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考研法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来源:2exam.com 2012-9-17 19:39:06

761法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3版)
卷面总分为150分,民法学占60分,商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各占30分。
第一部分 民法

第一编  民法总论
第一章  民商法概述
第一节 民商法的概念
一、民法和商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词源
三、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二、民法调整人身关系
第三节  民法的特点
一、民法是权利法
二、民法的内容主要是私法
三、民法主要是实体法
四、民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五、民法强调平等协商和等价有偿原则
  第四节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
一、民法与经济法
二、民法与行政法
三、民法与劳动法
四、民法与婚姻法
五、民法与商法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守法原则
(六)公序良俗原则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二)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三)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意义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第四节  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本质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一)财产权与人身权
(二)绝对权与相对权
(三)主权利与从权利
(四)既得权与期待权
(五)支配权 请求权 抗辩权 形成权
三、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
(一)民事权利的行使
(二)民事权利的保护
第四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一)平等性
(二)不可转让性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得单独实施的行为
五、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
第三节   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沿革
二、监护制度的性质
三、监护人的设定
(一)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定
(二)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设定
四、监护人的职责
五、监护的终止
第四节   自然人的户籍和住所
一、自然人的户籍
二、住所
第五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一)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条件
(二)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三)失踪宣告的撤销
二、宣告死亡
(一)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
(二)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
(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
(四)死亡宣告的撤销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
(二)个体工商户的民事主体资格
(三)个体工商户责任的承担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民事主体资格
(三)农村承包经营户责任的承担
第七节  个人合伙
一、个人合伙的概念
二、合伙人出资和合伙财产
(一)合伙人出资
(二)合伙财产
三、合伙的债务承担
四、合伙的内部关系
(一)合伙经营事务的执行
(二)合伙内部的损益分配
五、退伙和入伙
(一)退伙
(二)入伙
六、合伙的终止
第五章   法人
第一节 法人制度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  沿革及特征
二、法人的本质
(一)法人拟制说
(二)法人否认说
(三)法人实在说
三、法人的分类
(一)公法人和私法人
(二)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三)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
(四)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第二节 法人的成立
一、法人成立的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二、法人设立的程序
(一)法人设立的原则
(二)我国法人的设立原则
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及法人分支机构
一、法人机关的概念 种类
二、法人分支机构
第五节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
一、法人的变更
(一)法人组织机构的变更
(二)法人责任形式的变更
(三)法人性质活动范围财产名称住所隶属关系等的变更
二、法人的终止
(一)法人终止的概念和原因
(二)法人的清算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概说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二)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三)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
(四)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五)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六)独立的法律行为和辅助的法律行为
(七)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
(八)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九)生前行为和死因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一)口头形式
(二)书面形式
(三)推定形式
(四)沉默形式
第二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
一、民事行为成立概述
二、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民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
(二)民事行为的特别成立要件
第三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二、意思表示的解释
(一)意思表示的解释对象
(二)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
1、文义解释
2、体系解释
3、目的解释
4、习惯解释
5、诚信解释
第四节   民事行为的效力
一、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
(一)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
(二)民事行为的特别有效要件
二、无效民事行为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分类
(二)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所实施的民事行为
(三)意思表示不真实,并损害了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一)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
(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种类
1、重大误解
2、显失公平
3、欺诈胁迫
4、乘人之危
(三)撤销权及其行使
四、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一)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的概念
(二)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的类型
(三)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确定
五、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一)返还财产
(二)赔偿损失
(三)其他法律后果
第五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条件种类
1、延缓条件
2、解除条件
(三)对附条件法律行为的保护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一)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期限的种类
1、延缓期限
2、解除期限
(三)法律对期限的限制
第七章   代理
第一节   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特征
二、代理权的性质
三、代理的种类
(一)委托代理 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二)本代理和复代理
(三)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
四、代理证书
第二节  代理权的行使
一、代理权行使的要求
(一)亲自行使代理权
(二)谨慎勤勉忠实地行使代理权
二、代理权行使的限制
(一)自己代理
(二)双方代理
第三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和类型无权代理的概念
(一)无权代理的类型
1、根本未经授权的代理
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3、代理权已终止的代理
二、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
(一)发生与有权代理同样的法律效果
1、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
2、表见代理
(二)不发生与有权代理同样的法律效果
1、交易相对人行使撤销权
2、被代理人拒绝行使追认权
第四节  代理关系的消灭
一、代理关系消灭的原因
(一)委托代理消灭的原因
(二)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关系的消灭原因
二、代理关系消灭的效果
第八章   诉讼时效和期限
第一节   概说
一、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效的概念
(二)时效的种类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
三、诉讼时效的客体
第二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一、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第三节  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效果
一、关于诉讼时效效力的诸学说
二、我国现行发上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效果
(一)权利人的诉权消灭
(二)义务人的自愿履行
第四节  期限
一、期限的概念和意义
(一)期限的概念
(二)期限的种类
(三)期限的意义
二、期限的确定和计算
(一)期限的确定
(二)期限的计算
第二编  物权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意义
第二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第二章 物权的意义
第一节 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物权的特性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
第三章 物权的客体
第一节 物的意义
第二节 动产与不动产
第三节 主物与从物
第四节 原物与孳息
第五节 特种物
第四章 物权的种类
第一节 物权法定主义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
   备注:本章节探讨物权法定的意义与中国的物权体系。
第五章 物权的效力
第一节概述
   介绍物权效力的各种学说。
第二节 物权的排他效力
   本节研究物权排他性与一物一权的法律内涵。
第三节 物权的优先效力
   本节研究物权之间的优先效力,以及物权对于债权的优先效力,重点探讨物权对于债权的优先效力及其体现。
第六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变动的含义,物权变动的形式、物权变动的要件等。
第二节 物权行为
   重点分析物权行为理论的内涵发展以及我国法学界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
第三节 物权变动
第四节 物权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本节主要研究物权公示的方法以及交付、登记在物权变动中的意义。
第五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
第七章 所有权通说
第一节所有权的概念与作用
首先做概念方面的说明,然后介绍并分析所有权的概念,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
在一般性地讨论所有权权能后,重点研究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所有权的四种权能。
第三节 所有权限制
从绝对所有权主义到所有权的限制,探索所有权制度变迁及其原因。
第四节 取得时效
第八章 土地所有权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土地单独所有与共同所有
第三节 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第九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基础理论
第二节 专有所有权与共有所有权
第三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成员权
第四节 我国的建筑区分所有权制度
第十章 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一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土地相邻关系
第三节 建筑物相邻关系
第十一章 动产所有权
http://www.2exam.com/kaoyan/ksdg/第一节善意取得
第二节 遗失物拾得
第三节 埋藏物发现
第四节 先占
第五节 添附
第六节 货币所有权
第十二章 共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共同共有
第三节 按份共有
第四节 准共有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概述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十四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与存续期间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十五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十六章 地役权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
第二节 地役权取得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与消灭
第四节 空间地役权
第十七章 担保物权概述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特征
第十八章 抵押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
第四节 抵押权的消灭
第五节 特别抵押权
第十九章 质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产质权
第三节 权利质权
第二十章 留置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留置权的效力
第三节 留置权的消灭
第四节 特殊留置权
第二十一章 占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
第四节 占有的保护
第五节 占有的消灭与转占有

第三编  债权法
第一章 债与债法
本章重点介绍债的意义、债的本质和债法的立法体例,使学生对债和债法有一初步认识。
第二章 债的类型
本章重点内容为债的分类依据、意义,债的具体分类,多数人之债。
第三章 债的发生
债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第四章 债的效力
第一节债权的效力
债权的效力包括债权的请求力、执行力和保持力;债权效力阻却的事由;债权人受领迟延的要件与效力
第二节债务的效力
债务的效力主要是围绕着债务履行而展开,债务人义务包括:给付义务、附随义务、前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不真正义务
第三节债务不履行及其效力
债务不履行样态包括给付不能、给付拒绝、不完全给付和给付迟延,不履行债务的效力包括强制履行和损害赔偿
第五章 债的保全与担保
第一节债的保全
债的保全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代位权的构成要件与效力;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与效力
第二节债的担保
担保之债与主债权之间的关系;保证合同;定金合同
第六章 债的移转
债权让与的要件与效力;债务承担的要件与效力
第七章 债的消灭
债的消灭原因包括:清偿、提存、抵销、混同、免除
第八章 侵权行为之债
第一节 导言
侵权行为的概念、分类、侵权行为法的法源、作用和立法模式
第二节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违法性、责任能力与过错、抗辩事由等
第三节一般侵权行为的类型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侵犯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含占有)、债权、纯粹经济利益等侵权类型
第四节 特殊侵权行为
特殊侵权行为包括医疗侵权、网络侵权、雇主责任、监护责任、职务侵权、高度危险作业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物件致人损害责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等
第五节 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的方式、损害赔偿的规则、人身损害赔偿、物的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与其他责任方式的竞合和聚合
第九章 不当得利之债
本章重点内容包括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构成要件、类型与效力
第十章 无因管理之债
本章重点内容包括无因管理之债的概念、构成要件、类型与效力

第四编 知识产权法
第一章  专利法
  第一节  专利与专利权
第二节 专利法的基本理论介绍
第二章 专利法的主体
第一节 主体的类型
  第二节 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专利的客体
  第一节 专利的种类
  第二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四章 专利申请与审批
  第一节 申请文件的种类与撰写要求
  第二节 专利申请的审查批准
第五章 专利的无效与复审
  第一节 无效
  第二节 复审
第六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一节 专利权的期限
  第二节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第三节 专利纠纷的解决
第七章  商标法
  第一节 商标权与商标法
  第二节 商标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八章  商标权的主体
  第一节 商标权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节 商标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九章  商标权的客体
  第一节 商标的种类
  第二节 商标与邻接标志
第十章  商标注册申请与审核
  第一节 注册申请
  第二节 审查与核准
第十一章 商标权的保护
  第一节 商标权的期限、续展与终止
  第二节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第三节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著作权法
  第一节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
第十三章  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
  第一节 作品及其种类
  第二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第十四章  著作权的主体与著作权归属
  第一节 主体
  第二节 归属
第十五章  著作权的内容
  第一节 人身权
  第二节  财产权
第十六章  著作权的获得与管理
  第一节 著作权的获得
  第二节 著作权的管理
第十七章 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的种类
  第三节 著作权纠纷的解决
第十八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一节 竞争与垄断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历史沿革
第十九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范围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客体
第二十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一节 欺诈行为
  第二节 限制竞争行为
  第三节 贿赂性竞争行为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第二十一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责任基础
  第二节 责任种类与处罚

第二部分商法学
第一章  商法总论
一、概论
1.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 商法的立法模式与基本原则
二、商事主体
1. 商事主体的概念
2. 商事主体的类型
3. 合伙企业的类型与法律特征
三、商事行为
1. 商事行为的概念
2. 商行为的类型
四、商事基本制度
1. 商事登记的概念、程序与效力
2. 商业名称的概念、选定、登记、许可使用与转让
3. 商事账簿概念、类型、内容与法律效力
4. 商业辅助人的概念、类型、权限与义务
第二章  公司法
一、公司与公司法概述
1. 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2. 公司法的特点与立法体例
3.公司的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公司) 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二、 公司的设立
1. 公司设立的概念、原则与登记
2. 公司设立的条件、程序与效力
3. 公司的名称和住所
三、公司章程与公司能力
1. 公司章程的概念、特征和效力
2. 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
3. 公司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四、公司资本制度
1. 公司资本的概念与特点
2. 公司资本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3. 法定资本制的基本原则与最低资本额制度
4. 股东出资的形式、法定要求与违反出资的法律后果
5. 增资和减资的概念、方式、条件和程序
4. 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利润分配规则
五、股权与股份
1. 股权的概念与性质
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规则
3.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发行的条件与程序
4. 股份转让的形式与限制条件
六、公司组织机构
1. 股东会的职权、召集、表决与决议的效力
2. 董事会的设置、职权、召集、表决
3. 监事会的设置与职权
4. 经理的设置与职权
5. 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机构
5. 董事、监事、经理的义务与民事责任
七、公司债
1. 公司债的概念、特征与主要类型
2. 公司债的发行、转让、偿还与转换制度
3. 公司债持有人保护制度
八、公司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1. 公司的合并、分立的方式、程序与效力
2. 公司组织变更的条件、程序与效力
2. 公司的终止与清算
九、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1.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概念、特征与法律地位
2.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撤销与法律责任

第三部分 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诉和诉权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和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诉讼参加人
民事诉讼证据
期间、送达
法院调解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诉讼费用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二审程序
监督程序和再审程序
民事判决、裁定、决定和命令
特别程序
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执行程序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第四部分 刑事诉讼法学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若干原理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范围
第五章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六章  刑事诉论中的专门机关
第一节  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
    一、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二、组织体系
    三、国家安全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一、性质和任务
    二、职权及在刑事诉讼法的地位
    三、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
   第三节  人民法院
    一、性质和任务
    二、职权
    三、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
    四、审判组织、
第七章  诉讼参与人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诉讼参与人的种类及各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第一节  诉讼参与人概述
   第二节  辩护人
   第三节  代理人
第八章  刑事诉讼原则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各刑事诉论法的原则及内容和意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诉讼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原则
    四、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原则
   第三节  我国刑事沃讼法的特有原则
    一、职权原则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三、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四、依靠群众原则
    五、检察监督原则
    六、法院统一定罪原则
   第四节  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
第九章  辩护与代理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辩护与代理的一般原理及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第一节  辩护
    一、概念
    二、历史演进
    三、运行机制
    四、种类
   第二节 辩护人
    一、辩护人的概念
    二、诉讼地位
    三、作用 
    四、辩护人的范围
    五、活动原则
    六、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七、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
   第三节 代理
    一、概念
    二、与刑事辩护的区别
    三、自诉案件的代理
    四、公诉案件的代理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
第十章  管辖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管辖的一般原理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章  回避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回避的一般原理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第十二章  强制措施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第三节  拘留
    第四节  逮捕
第十三章  刑事证据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种类
    第三节 分类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证明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一殷原理。
    第一节 证明责任
    第二节 证明对象
    第三节 证明要求
第十五章  期间、送达和诉讼文书
第十六章  立案
本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立案的条件和程序。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第十七章  侦查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侦查行为及刑事诉讼法有关侦查的相关规定。
    第一节 一般原理
    第二节 侦查行为
    第三节 侦查终结
    第四节 补充侦查
第十八章  公诉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提起公诉和不起诉的条件,审查起诉的内容。
第一节 一般原理
    第二节 审查起诉
第三节 提起公诉
第十九章 刑事审判的一般原理
第二十章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种类及内容。
第一节 对公诉案件的审查
    第二节 开庭前的准备
    第三节 法庭审判
    第四节 简易程序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二十一章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自诉案件的种类和审理程序。
第一节 自诉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自诉案件的范围
    第三节 自诉的提起
    第四节 自诉案件的审判
第二十二章  第二审程序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上诉和抗诉的条件及第二审审理程序和原则。
    第一节 提起上诉和抗诉的程序
    第二节 上诉和抗诉案件的审判
    第三节 上诉不加刑
第二十三章  死刑复核程序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死刑复核程序的内容。
第二十四章  审判监督程序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条件及审理程序。
    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提起
    第三节 程序
第二十五章  执行
第二十六章  附带民事诉讼
    本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条件。
    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第三节 程序
参考书目
761 法学专业综合
 《民法》(第四版,2010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振瀛主编
  《商法学》(2007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旭东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2011年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肖建华主编
  《刑事诉讼法学》(2009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光中主编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