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材料力学I |
1、轴向拉压的应力、变形及强度条件;拉压超静定问题。 2、联接件剪切、挤压强度计算。 3、圆轴扭转应力与变形,简单非圆截面扭转应力。 4、弯曲内力及Q-M图;弯曲正应力、剪应力及弯曲强度计算。 5、弯曲变形的积分法与叠加法;超静定梁解法。 6、复杂应力状态应力分析的解析法与图解法;材料的强度理论。 7、斜弯曲、弯拉压组合及弯扭组合的强度计算。 8、冲击载荷作用下构件应力与变形的近似计算法。 9、压杆稳定的临界应力及压杆稳定校核。 10、疲劳概念,对称循环交变应力的疲劳极限及疲劳强度。 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
813电工学 |
1、直流及单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变压器工作原理 3、半导体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 4、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
814物理化学III |
1、理想气体 理性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混合物 2、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heat)和功(work),热力学能, 恒容热, 恒压热, 焓,理想气体恒温过程, 恒压变温过程,恒容变温过程. 凝聚态物质的变温过程, 可逆过程和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标准相变焓, 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熵和熵增加原理, 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热力学第三定律, 规定熵与标准摩尔(规定)熵, 标准摩尔反应熵, Helmholtz函数和 Gibbs函数, 热力学基本方程。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偏摩尔量,化学势与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气体组分化学势。Raoult 和 Henry 定律,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溶液和理想稀溶液, 稀溶液的依数性 4、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 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相律 杠杆原理,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 气液平衡相图,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固态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的系统, 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5、电化学 基本概念,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热力学, 电极电势和标准。 6、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确定,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典型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法, 反应速率理论 7、界面现象 界面张力,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 液-固界面, 溶液表面的吸附。 |
815 工业生态学 |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二、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及特点 三、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关系 四、资源环境综合分析方法 五、生态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 六、物质循环理论 |
816高级英语 |
- 1、 语言学
- 2、 翻译
- 3、 写作
|
817环境学概论 |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环境问题 二、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环境污染类型、机制与防治措施 四、环境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 五、环境管理制度与手段 六、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 七、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
820有机化学I |
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定义、命名、同分异构体等) 2、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基本反应的类型及机理) 3、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有机液体、固体合成及分离提纯方法) 4、有机波谱学(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基本原理及综合运用) 5、有机化学理论及反应综合运用(目标产物合成路线的设计及选择等) |
821 自动控制原理 |
1、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传递函数,结构图与结构图化简。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时域分析,高阶系统时域分析,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 4、根轨迹分析法 根轨迹作图的基本法则,根轨迹图的绘制,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分析。 5、频率分析法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开环频率特性作图,频域稳定性判据,开环频率特性分析。 6、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 根轨迹法校正设计,频率法串联校正设计,参考模型法校正设计,频率法反馈校正设计。 7、非线性系统分析 相平面分析法,描述函数法。 8、采样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闭环脉冲传递函数,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822 信号与系统 |
1、信号的时域分析 2、系统的时域分析 3、信号的频域分析 4、系统的频域分析 5、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6、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7、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
823 半导体物理 |
1、常见半导体(Si,Ge,GaAs)的晶体结构、能带结构和物理性质 2、纯净半导体、掺杂半导体中电子状态,热平衡载流子浓度,以及相关温度特性; 3、载流子迁移率,电场作用下载流子漂移运动,半导体导电性,相关温度特性,以及霍尔效应; 4、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产生机理,载流子寿命,以及扩散运动特性,载流子连续性方程; 5、同质PN结特性、电流-电压特性、电容特性、击穿特性; 6、MOS结构特性、表面状态、电容-电压特性; 7、金属-半导体接触特性,异质结相关概念; |
825 马克思主义哲学 |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精髓 2、辩证唯物论 3、唯物辩证法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 5、历史唯物主义 |
828激光原理 |
不指定内容范围 |
832
水力学Ⅰ
(水环境恢复工程及水质处理保障技术)
|
1、连续介质假设,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2、流体静压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液体相对平衡,静水总压力。 3、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流体基本概念,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流体微团运动的基本形式,流函数和势函数。 4、流体的能量方程,实际总流能量方程,恒定总流动量方程。 5、量纲分析,流动相似的概念,相似准则,准数方程,模型实验。 6、层流,紊流,均匀流沿程损失,圆管中的层流流动,紊流特征,紊流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沿程水头损失分析及计算。 7、边界层的基本概念及微分方程,边界层分离。 8、简单短管中的恒定有压运动,长管中的恒定有压运动,管网中的恒定有压运动,非恒定有压管流中的水击。 9、恒定明渠均匀流,恒定明渠均匀流的流动流态和概念,水跃和跌水,棱柱体渠道中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型式分析。 10、孔口、管嘴出流,闸孔出流、堰流。 11、射流的分类、紊流射流,淹没射流、非淹没射流,分子扩散、层流扩散、紊流扩散,剪切流的离散。 12、渗流定律,井的渗流,井群。 |
833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 1、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土的成因与特性,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结构与构造,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土的物理状态,土的渗透性,土的压实性,土的工程分类
- 2、 土的应力计算
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各种条件下附加应力计算
- 3、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变形计算
土的压缩性,地基沉降计算(分层总和法及规范法),有效应力原理,地基固结度,固结理论的应用
- 4、 土的抗剪强度
土的库仑定律,土的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土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 5、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土压力概念,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土坡稳定分析原理
- 6、 地基承载力
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与地基破坏的三种模式,荷载试验法,临塑荷载与临界荷载,地基的极限荷载,规范法 |
841
结构力学 |
1、平面体系几何构成分析* 2、静定结构分析*——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 3、静定结构影响线* 4、超静定结构分析——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矩阵位移法 5、结构分析专题——结构动力学基础*、结构稳定分析、结构的塑性分析 注:“*”为基础部分 |
843
钢筋混凝土结构 |
1、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 2、结构设计方法 3、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性能与设计原理(包括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受扭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 4、预应力混凝土基本概念及构件设计(包括受弯构件、轴心受拉构件) 5、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包括梁板结构设计、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设计) |
844
水力学Ⅱ
(水利工程)
|
1、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及作用于流体上力的分析; 2、掌握流体静力学中压强分布图,等压面,压力体;压强的表示与计算;流体的相对平衡问题;静水总压力计算; 3、熟悉与流体运动学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实际流体恒定总流能量方程的应用及恒定流体总流动量方程的应用; 4、熟悉流体运动型态与管路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掌握简单与复杂(串并联)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计算; 5、熟悉明渠均匀流特性、水力最优断面概念;掌握明渠均匀流计算; 6、熟悉与明渠恒定非均匀流,以及水跃相关的基本概念; 7、掌握量纲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845
水分析化学 |
1、水分析化学的性质与任务;水分析化学方法分类 、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和容量分析操作方法;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国内外水质指标体系。 2、水质分析基本程序、分析结果误差及其表示方法、分析测量结果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标准溶液配置及其量浓度表示方法。 3、酸碱平衡、络合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相关计算。 4、酸碱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组成、缓冲范围及其缓冲液的配制方法;pH对络合滴定的影响及其相关计算、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分步沉淀及其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完全程度的判断与计算。 5、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方法基本原理、滴定曲线及其计算、滴定突越影响因素、准确滴定的判据、指示剂选择与常用指示剂、滴定方式及应用。 6、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方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例如碱(酸)度、总硬度及其钙、镁硬度、络合返滴定测Al等、莫尔法、佛尔哈德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等。 7、水中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种类、概念、特点及实际应用。 8、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定量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 9、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直接电位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玻璃电极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0、气相色谱法基本概念、分离测定对象、主要仪器组成部件及作用、工作原理、定量分析方法及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11、原子吸收法的基本概念、测定对象、主要仪器组成部件的特点及其作用、工作原理、定量校正过程以及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12、依据具体水样的来源、特点、分析测定目的制定合理可行的水质分析方案;说明主要水质分析指标的方法原理、步骤、仪器或主要器皿、所用主要试剂及其配制方法、校正方法、结果计算;提出主要分析指标的替代分析方法。 |
846
传热学Ⅰ |
1、热传导,热传导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傅立叶定律,导热微分方程式,导热过程的数学表述,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2、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推导,相似理论,管内受迫流动的换热,自然对流换热。 3、热辐射,辐射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热辐射的基本定律,辐射换热计算,角系数的概念以及确定。 |
848
道路工程 |
1、我国公路、城市道路等道路工程的基本特点和概况; 2、我国道路线形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的设计方法、道路选线与定线的基本方法; 4、道路路基与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设计的基本理论,路基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
849
交通工程 |
1、交通工程的定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2、速度、流量和密度在交通工程中的概念和计算 3、概率论在交通工程的应用 4、通行能力 5.交通控制与管理基本概念和方法 6、交通运输工程基本概念与方法 |
851传热学II |
1、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非稳态导热
3、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
4、对流传热原理 5、单相流体对流传热关联式
6、凝结与沸腾传热
7、辐射传热 8、传热过程和换热器 |
852工程热力学 |
1、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2、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比热容和熵的计算;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3、气体的流动,压气机的压气过程,气体动力循环; 4、实际气体,水蒸气及蒸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湿空气 |
854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卤代烃、芳烃)、有机含氧化合物(醇、醚、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杂环化合物的基本有机化学性质,基本有机反应和基本理论。 |
856环境影响评价 |
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1)环境的基本特征
- (2) 环境质量评价的构成
- (3)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
- (4)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 (5)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
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原则 (1)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 (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混合层高度的确定方法及污染气象要素的统计方法
- (2) 大气扩散过程
- (3) 高斯模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 (4) 箱式模式的应用
- (5) 线源模式的应用
- (6) 瞬时、日均和长期浓度的计算方法
- (7)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方案的制定
- (8) 特殊区域(沿海、山区等)的大气影响分析应考虑的问题
4、水环境影响评价 (1)水体自净过程
- (2) 水体的耗氧与复氧过程
- (3) 河流中污染物的混合模型及应用
- (4) S-P方程及应用
- (5) 零维水质模型及应用
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土壤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 (2) 土壤评价标准的制定
- (3) 土壤影响预测模型及应用
6、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1)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 (2) A声级、响度的基本概念
- (3) 噪声衰减计算公式
- (4) 建设项目噪声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7、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 (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 (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 (4) 环境容量总量确定的基本方法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与编制 (1)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 (2) 报告书回答的6个问题
- (3) 污染物排放源强确定的几种方式
- (4) 水平衡、物料平衡计算方法
- (5) “三同时”验收一览表的作用
|
857微生物基础Ⅰ |
1、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生长繁殖、遗传变异 2、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污(废)水生物处理及微生物学原理 4、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
858环境工程学 |
1、颗粒物控制技术原理 2、除尘装置 3、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原理 4、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
861量子力学 |
1.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2.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3.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4.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5. 中心力场 6. 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 7.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
862 固体物理 |
晶体结构、缺陷等固体物理基础知识。 |
863光学 |
1. 几何光学 2. 光的干涉 3. 光的衍射 4. 光的偏振 |
865高等代数 |
1. 行列式 2. 线性方程组 3. 矩阵 4. 二次型 5. 线性空间 6. 线性变换 7. 欧几里得空间与酉空间 |
867
流体力学Ⅱ |
1、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与流体的力学模型 2、流体静力学 3、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 4、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5、孔口管嘴管路流动 6、气体射流 7、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 8、相似性原理及因次分析 |
875 材料科学基础 |
70%为必做部分,涉及材料科学基础中金属和无机材料的共性内容,考试内容包括: 材料的原子及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相平衡与相图、材料的凝固 30%为二选一作答部分,考生必须在金属材料部分或者无机材料部分中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 金属部分考试内容包括与金属材料相关的以下内容:
(1)扩散、表面与界面、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强韧化、相变 (2)无机部分考试内容包括与无机材料相关的以下内容: 无机化合物及玻璃结构、扩散、相平衡与相图、表面与界面、相变 |
877 社会学方法 |
1.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2.资料收集与现场分析 3.资料分析与结论呈现 4.统计描述与统计推论 |
878化工原理 |
- 1、 流体流动:
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输送管路计算、流速与流量的测定。 2、 流体输送设备: 离心泵、往复泵和通风机、鼓风机,真空泵工作原理。 3、 液体的搅拌: 混合机理、搅拌器的性能和搅拌功率。 4、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 颗粒床层的特性、流体通过固定床层的压降、过滤原理及设备、过滤过程计算和过滤过程的强化。 5、 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颗粒的沉降运动、重力与离心沉降设备、固体流态化技术。 6、传热: 热传导、对流给热、无相变时对流给热过程分析及数学描述、相变(沸腾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计算和换热器。 7、吸收: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低含量气体吸收的计算。 8、液体精馏: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双组分连续精馏的操作型计算、间歇精馏、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 9、气液传质设备: 对板式塔和填料塔的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10、液液萃取: 液液相平衡、萃取过程计算、萃取设备。 11、固体干燥: 干燥静力学、干燥速率与干燥过程计算、干燥器。 12、化工原理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传热系数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二、考试说明 1、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考试满分为150分。 2、考试大体上分化工原理课程部分和化工原理实验二大部分。化工原理课程部分总计125分,考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约占15%)、选择题(约占25%)、计算题(约占50%)及公式推导题(约占1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总计25分,考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
88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2、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3、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4、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7、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8、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载体 9、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
886生物化学 |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物质代谢 3、基因信息的传递 4、器官和组织生物化学 5、生化专题 a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b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c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d癌细胞的生物化学特点。 |
887无机化学II |
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2、分子结构 3、晶体结构 4、配位化合物 5、水溶液 6、沉淀平衡 7、氢和稀有气体 8、卤素 9、氧族元素 10、氮 磷 砷 11、碳 硅 硼 12、金属通论 13、s 区元素 |
892软件专业基础综合 |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分析。 2、线性表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插入与删除操作。 3、栈和队列 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栈和队列的特点和相关算法。 4、树和二叉树 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二叉树的定义、遍历二叉树、树和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5、图 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算法、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的构造方法。 6、查找 线性表的基本查找方法及对表的要求、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方法及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散列函数的构造方法及冲突的处理方法、B树的构造方法。 7、内部排序 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排序过程和实现算法、各种排序方法和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
895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
一、数据结构
- 1、 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算法概念、算法性质及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 2、 线性表逻辑结构定义、存储结构的表示,以及在特定存储结构下线性表基本运算的算法实现;
- 3、 栈与队列的逻辑结构定义、存储结构的表示,基本操作特点,栈与队列的基本应用;
- 4、 串的逻辑结构定义,基本操作的含义与实现;
- 5、 数组定义及其顺序存储,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定义及存储结构;
- 6、 树的定义与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存储结构,二叉树遍历算法(三序遍历与按层遍历),赫夫曼树与赫夫曼编码以及二叉树基本算法的实现与应用;
- 7、 图的定义与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与广度优先搜索),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以及最短路径的求解;
- 8、 查找的相关概念,静态查找表(顺序表的查找与有序表的查找),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哈希表的相关概念
9、排序的相关概念,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时空复杂度、稳定性以及使用场合。 二、C语言程序设计 1、控制结构 2、算法设计初步 3、数据组织的设计与实现 4、程序组织的设计与实现 5、结构体/指针/文件的应用 |
896数据结构 |
一、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的相关概念、算法概念、算法性质及算法分析(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线性表逻辑结构定义、存储结构的表示,以及在特定存储结构下线性表基本运算的算法实现; 3、栈与队列的逻辑结构定义、存储结构的表示,基本操作特点,栈与队列的基本应用;
- 4、 串的逻辑结构定义,基本操作的含义与实现;
- 5、 数组定义及其顺序存储,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定义及存储结构;
- 6、 树的定义与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存储结构,二叉树遍历算法(三序遍历与按层遍历),赫夫曼树与赫夫曼编码以及二叉树基本算法的实现与应用;
- 7、 图的定义与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与广度优先搜索),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以及最短路径的求解;
- 8、 查找的相关概念,静态查找表(顺序表的查找与有序表的查找),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哈希表的相关概念
9、排序的相关概念,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时空复杂度、稳定性以及使用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