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美术高考 - 运动训练体育单招 - 正文

2020甘肃运动训练体育单招文化课统考考生须知

来源: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2020-5-22]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1.考生于6月5日分别扫描“健康新甘肃”绿色通行码及“国务院客户端”防疫行程卡二维码(见下图),并将获取的通行码和行程卡打印在A4纸上,同自行打印并签订的《疫情防控期间安全考试承诺书》在考试第一天交考点审核。申请通行码成功及防疫行程卡中14天内未出甘肃省的考生可正常参加考试;考生考前14天内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或考前14天内有疫情高风险、中风险地区、境外行程史的,须在就近定点医院或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申请核酸检测,并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参加考试。考生不得提供身体健康状况虚假信息,对隐瞒行程、隐瞒病情、故意压制症状、瞒报漏报健康情况的考生追究相应责任。

             1.jpg                     2.png 

                          通行码                                 防疫行程卡

2.考试区域实行闭环管理,考生统一由西北师范大学西门进出。考生凭《体育艺术类专业准考证》、《文化课准考证》、二代《居民身份证》、《疫情防控期间安全考试承诺书》及通行码、行程卡截图打印件(或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按以下时段安排,分段错峰进入考点。家长及其他陪考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考点。

时段

生源所在地州市

08:00-08:10

13:00-13:10

兰州、临夏、甘南、平凉、庆阳

08:10-08:20

13:10-13:20

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天水

08:20-08:30

13:20-13:30

白银、定西、陇南

考生应严格按照时段安排排队进入考点,因迟到耽误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侯检时须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除身份查验外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考生入场时先在消毒区递交个人疫情相关资料并进行自主消毒后进入测温区,体温正常的进入证件查验区,查验完毕后按照规定路线进入考场;体温异常的考生进入复查区,经医护人员确认体温正常后进入证件查验区继续考试流程;复查体温仍然异常的转入观察区,由医护人员对体温异常原因进行判定,并根据相应情况作出处理。

4.每科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准进入考点,考试开始60分钟后方可交卷。考试结束后考生立即离开考点,不得在考点逗留。

5.考点统一配发文具,考生不准携带任何文具、参考资料以及背包等物品进入考点。考试期间,考生不得将文具带出考场;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文具由考生带走。

6.考生入场后须对号入座,将《艺术体育类专业准考证》、《文化课准考证》和二代《居民身份证》放置桌面。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在指定位置和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凡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的答卷、答题卡无效。如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可举手询问,在开考前报告监考老师;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偿。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7.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考生必须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答题,写在试卷、答题卡规定区域以外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准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准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答题过程中需使用同一类型和颜色字迹的笔。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须立即停笔,在监考老师依序收齐试卷、答题卡后,根据监考老师指令依次退出考场。

8.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不准将试卷、答卷、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

9.考试在国家标准化考场进行,考生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自觉服从监考老师等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老师等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10.考生在参加考试前应确保身体状况良好,前往考点请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全程佩戴口罩。兰州市区以外的考生,可提前在考点附近预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宾馆,考试期间选择卫生条件符合标准的餐馆就餐。不允许携带食物饮品进入考点,不允许在考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使用后的口罩须投掷在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11.对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作弊等行为的,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涉及考试作弊相关条款依法处理,将违规事实记入考生诚信考试电子档案。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闽ICP备08106227号-4 闽ICP备08106227号-2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461号

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