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教师资格考试 - 试题答案 - 正文

福建2008年7月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1-9-22 13:24:30

2008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学校教育
D.思想品德教育
2.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规模最大、存在了40多年,弟子三千的私学是( )
A.荀子私学
B.孟子私学
C.孔子私学
D.韩非子私学
3. 《爱弥儿》一书的作者是(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4. 我国的小学产生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战国时期
D.唐代
5. 教学大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
A.教科书
B.学科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
6.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
A.前提
B.基础
C.条件
D.目标
7.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B.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
C.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游戏法
D.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诵读法、练习法
8.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出自(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10.我国有一部法律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部法律是( )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学生的名誉权
D.学生的隐私权
12.“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和成就上有光辉卓越的表现时,那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方面了;相反地,如果你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管你如何温柔,在谈话时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关心体贴学生,仍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这句话出自( )
A.高尔基
B.马卡连柯
C.苏霍姆林斯基
D.赞柯夫
13.在西方. “课程”一词意为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学习。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人是( )
A.德国的赫尔巴特
B.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斯宾塞
D.俄罗斯的马卡连柯
14.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等课程,总共是( )
A.八门课
B.九门课
C.十门课
D.十一门课
1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 )
A.民族性
B.地域性
C.直观性
D.发展性
16.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指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7.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提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 )
A.柯尔伯格
B.弗洛伊德
C.华生
D.皮亚杰
18.《学记》指出: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指的是( ) .
A.既有正规学习,又有非正规学习
B.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自学
C.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
D.既有在教室学习,又有在居所学习
19.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和( )
A.容易犯错误
B.兴趣不太广泛
C.意志力薄弱
D.比较内向
20.反映教学规律的是( )
A.教学原则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教学组织形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_”,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__________相结合。
23.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__________。
2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 (人名)。
25.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__________。
26.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是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公学。
27. 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
28.《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____。”
30.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31.中国古代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32.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
33.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34.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______》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3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__。
36.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__________教材。
37.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组织。
38.儿童的品德是由——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__________。
40.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42.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44.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45.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A 5.B 6.B 7.A 8.B 9.C
10.D 11.D 12.B 13.C 14.B 15.D 16.A 17.D 18.C
19.C 20.A

二、填空题
21.废科举,兴学校
22.思考
23.助产术
24.康德
25.教育即生活
26.南洋
27.两条腿走路
28.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9.全体学生
30.生理
31.孟子
32.抽象逻辑
33.打好基础
34.儿童权利公约
35.学校课程
36.视听
37.群众
38.知、情、意、行
39.设计教法
40.主题班会

三、简答题
41.理论要点有三点: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第三,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42.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3.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三,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第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4.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5.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四、论述题
46.(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以特定的方式培养年轻一代,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艺。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5)父母与朋友角色。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他们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愁,分享欢乐与幸福。(6)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