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三)]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一份宝贵遗产。它首先见于《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B [解析]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3A [解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根据研究表明,他们一般都有种“向师性”,所以也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4C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B [解析]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绘
制成曲线,这就是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7B [解析]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所以说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8C [解析]由题干可知是在描述道德意志。
9A [解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三大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结合教育。
10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1D [解析]注意分配能力是教师注意力的特点的集中体现。
12A [解析]略。
13B [解析]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点燃。
二、填空题
1具体形象直观性2启发式注入式
3心理道德4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三、名词解释
1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
2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3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程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4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炼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教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2[答案要点]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以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