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四)]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C [解析]课外辅导是在课堂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
3C [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可知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4C [解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被称为教学实践中的“双基”。
5D [解析]自制性就是一个人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品质特性。而题干中所述正是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6A [解析]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故题干所述应为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7C [解析]略。
8D [解析]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所以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
9A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确立教育目的。
10A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针对性。
11C [解析]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内部联系,反复领会、理解,揭示其实际意义的记忆方法,也称逻辑的或理解的记忆。
12A [解析]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早晨起床,大脑比较清醒,所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13D [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14C [解析]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5C [解析]在中国,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进入小学学习。
二、判断题
1× [解析]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2× [解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 [解析]过度学习容易疲劳,所以适度的学习量比较好。
4√ [解析]略。
5×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讲授法。
6√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颁布,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7× [解析]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条件。
8× [解析]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愤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是“启发”一词的来源,显然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
9× [解析]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是完全由教师的智力水平来决定的,还与教学方法、学生情况有关。
10√ [解析]略。
11×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2√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中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3√ [解析]略。
14× [解析]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15× [解析]“情感与态度目标”应该区分预设性目标和非预设性目标。
三、填空题
1学会学习2直接经验3评价
4教育实用心理学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6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7发散8认知失调
9发展10198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