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教师资格考试 - 说课稿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来源:fjzsksw.com 2010-10-13 9:40:17

 

 第三课时笑迎七彩斑姗(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能力

  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挂折,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

  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有助于我们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挫折和困难。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相同的际遇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人的一生是充实还是虚无,生命之星是闪耀还是黯淡,关键在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

  教师:改变态度,会改变人的一生!因此,无论人生如何崎岖,不管道路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是良好的.良好的生活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将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生活态度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意向,主要体现为人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分为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不良的生活态度。你能区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不良的生活态度吗?让下面这个活动来告诉你吧!

  1、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

  学生活动:寻找良好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态度,什么是不良的生活态度.

  活动步骤:

  (1)学生分为8个小组。

  (2)教师准备好相同的描写生活态度的词语小卡片和分了“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不良的生活态度”两个栏目的大白纸。

  (3)小组竞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小卡片贴到大白纸的两个相应栏目里,看哪一组贴得又快又好。

  词语可以参考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第二个◆的相关内容。

  教师:良好的生活态度反映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目标的不懈追求.不良的生活态度反映消极低沉的精神状态和不思进取的生存方式。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你做得不好的方面有哪些?你打算怎样改进?请同学们自我反省之后再听一听小组内其他同学意见.这有助于你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改进不良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发规自身的不足,并对今后自己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进行思考。

  活动步骤:

  (1)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态度进行反省,并提出改进方法.

  (2)学生将自我反省的结果及改进方法提交小组讨论。

  (3)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改进计划。‘

  教师总结:诗人说,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老师说,问题已经看到了,方法已经找到了,提高还会远吗?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而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呢?这是因为生活态度影响着我们的个人成长、个性培养和社会生活.

  2.生活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个人成长、个性培养和社会生活

  首先,生活态度影响个人成长,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反映着生活态度。下面是反映良好生活态度的一些行为、习惯,你在生活中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是,请在其后面打“√”。

  学生完成第二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一个◇的内容。

  教师:以上做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如果你还没有完全做到,那么试着从今天开始行动,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既健康又有创意的做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感谢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既健康又有创意的做法.这些做法让老师都感到心动了,但是我知道心动不如行动,所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以良好的生活态度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方式。

  其次,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以下个性有哪些是你所欣赏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教师: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所欣赏的个性。但是无论怎样我们的选择范围仅限于活泼、幽默、豁达、直爽、乐观、热情等良好个性,而都把呆板、孤僻、悲观、冷漠、固执等不良个性排除在外,可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其实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个性并不难,从热爱生活开始就行了,因为良好的个性都源于人们良好的生活态度。

  最后,良好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地面对社会生活,这是为什么呢?还是让我们通过桑兰的故事去理解吧。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三个◇下桑兰的故事.

  教师:桑兰是怎样面对在挫折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面对挫折,桑兰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始终用微笑面对一切。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桑兰没有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击倒,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已,走上了新的人生旅途。可见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们积极地面对社会生活,找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二、适当地调整和改变目标是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受伤后的桑兰虽然不能在体坛上一展风采了,但是她却活跃在残疾人事业和公益事业上,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桑兰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挫折,首先要冷静下来,弄清楚导致挫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当前进的障碍无法克服时,可以绕开它,尝试寻找达到目的的其他途径,如果其他途径也没有,就可以考虑改变目标,选一种相似的目标去努力,以便取得成功。因此,适当地调整和改变目标也是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三、活学活用

  世上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遭遇一些令人心烦意乱的事。这不,我们的同学小宇最近就很不开心,他是怎么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投影: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漫画的理解讲述小宇的故事。

  漫画内容简介:小宇本是一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成绩也不错。但后来迷上了足球.渐渐地下课忙看踢球,上课满脑子想球,以至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连考试都不及格了.在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小宇认为是题太难了。

  2.小宇认为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在于题太难,这一想法对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小宇的这种想法很具有代表性,生活中有一些人在挫折来临时,往往采取逃避、掩饰、屈服的态度,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这是消极对待挫折的表现。

  3.面对自己考试的失败,小宇应该怎么做?

  教师归纳:感谢同学们为小宇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我们也相信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小宇走出困境,重塑信心.战胜挫折,争取成功。

  从古至今有不少人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成就了伟大的一生,对于挫折他们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是智慧的闪光.是岁月的珍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从杰出人物的名言中去感受那份坦然面对挫折的心态,相信这些名言会给我们以直面挫折,笑对人生的勇气和信心。(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名言,以便课堂上展示。)

  示例:

  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2.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鲁迅

  3.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徐特立

  4.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能办得好一些。

  —毛泽东

  5.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挂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

  6.最困难的时侯,也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拿破仑

  7.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8.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时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爱迪生

  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10.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的快。 —恩格斯

  课堂小结: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的道路却是坎坷不平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人生理想化,而缺乏走崎岖之路的思想准备,要接受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百折不挠,做一个勇敢的跋涉者。只要我们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那么坎坷就会化为坦途,眼泪就会化为歌声,我们坚信:“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