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讲解新课
(一)讲一讲“艰苦奋斗的故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P140的文字内容。
(1)引导:人类为了创造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如金字塔、万里长城、电灯的发明、飞机的制造、三崃工程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奋勇敢、吃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劳动人民也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才创造出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一个◆P140的内容。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讲艰苦奋斗的故事并谈体会
教师小结:神话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民间传说中的铁杵成针、凿壁偷光的美谈,古籍史料中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记载,都是古人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
(3)教师过渡: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曾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2005年,载人航天飞船——神州六号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
(4)指导学生阅读、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
2、教师过渡: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要实现需求的目标。人们要实现需求自己的理想,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艰苦奋斗就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二)演一演“名人访谈”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第一个◆楷体字,并完成相关内容。
提问:你对刘校长实现理想的经过有何感想?
明确:刘校长克服困难,为实现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值得我们尊敬。
2、介绍袁隆平的事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明确: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是人生活的希望,没有理想的青春,就像没有太阳的早晨。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台没安马达的机器;理想的实现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等等。
3、小结:俗语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我们的祖训。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要使自己的理想能够变成现实,只有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三)议一议
1、提问:(1)坚持艰苦奋斗,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
明确:我国的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有两大,一是资源储量大,二是人口数量大,资源之大比较人口之大,得出的结论便是,引以为豪的“地大物博”变为“资源相对短缺”。
再从人民生活水平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仍处于低收入国家行列。
(2)关于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这样两种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
观点二: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教师点拨:新时期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首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其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因此,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最后,目前,我国各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加入WTO后面临许多挑战,更加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是崇高的********理想,还是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乃至同学们的个人理想,都要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目前,在社会上还存在鄙视和唾弃的追求高消费,讲排场、讲豪气、摆阔气等不良现象。同学们请反思一下,你有下列行为吗?你如何看待这类行为?
A、是不是看别人有好的学习用品,就不顾家里的实际情况,向父母要?
B、是不是在过生日时,为了情面而宴请同学?
C、是不是不爱穿校服,而爱穿新潮名牌服装?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在哪些事情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呢?
明确:在思想上:树立远大理想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勇于承担历史历史使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学习上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刻苦努力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生活中要做到艰苦朴素。比如:不和别人比吃比穿,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乱花钱;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工具坏了修一修,衣服破了补一补等;在行动上要勤俭节约,如用淘米水淋花,用白开水代替饮料;积极参加值日或其他公益活动。宣传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师过渡: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与日俱进,开拓创新,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美德。
(四)思辩时刻
1、引言: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创新关系到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2、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1)创新是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决定因素?
(2)创新是否是青年人的专利?
(3)对创新而言,创新一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孰更重要?
提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A、创新的重要意义;B、青年人要善于利用优势,有所创新;C、创新要把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教师点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同学们,你们正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为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增强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小结: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艰苦奋斗精神都是任何时代、任何人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也是每个人、每个国家推动理想实现、事业成功的法宝。当然,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而是要人们在脚踏实地苦干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作业:同学们说说对艰苦奋斗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艰苦奋斗,实现理想
(一)讲一讲“艰苦奋斗的故事”
(二)演一演“名人访谈”
(三)议一议
(四)思辩时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