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提问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42、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目的确定,把握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3、课堂倾听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44、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
45、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46、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47、课堂对话的作用: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48、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
49、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要提高对话质量。
50、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51、课堂板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52、课堂板书的类型:文字板书;图画板书,综合式板书。
53、文字式板书包括: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54、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要文字精当,科学性强;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55、教学反馈的作用:激励,调控,媒介,预测作用。
56、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57、结课作用: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结课具有教学过渡作用。
58、结课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拓展延伸结课。
59、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要简洁明快;要有趣味性;
60、作业分类: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作业,实践作业;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