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数学教育专家
分析联考数学题
在去年的广州17所民校小升初联考数学考卷上,有20分附加题,被民间认为是“奥数题”,专门拉开分数差距,为此羊城晚报记者特邀数学教育专家作分析。
某学校运动会上,800米跑是既讲耐力又讲技术的一项比赛项目。A、B、C三位学生都有夺冠的希望,但由于他们使用的技术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这项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跑和慢加速阶段;第二阶段是全速前进阶段;第三阶段是全速冲刺阶段。假设全速前进阶段A、B、C三位同学的速度都是6米/秒。
1.若A、B、C三位同学在慢加速阶段的时间都是1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分别跑过了60米、55米和50米,问半分钟后他们的位置如何?
2.由于A在慢加速阶段加速太快引致30—50秒间呼吸不均匀造成速度下降到5米/秒,问1分钟时他们的位置关系如何?
3.三人都在最后100米处发起最后冲刺。若此时A的速度为7.2米/秒,B的速度为7米/秒,最后夺冠的是C,问C最后冲刺的速度至少是多少?
4.若A、B、C三位同学在慢加速阶段的时间都是1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分别跑过了60米、55米和50米,问半分钟后他们的位置如何?
5.由于A在慢加速阶段加速太快引致30—50秒间呼吸不均匀造成速度下降到5米/秒,问1分钟时他们的位置关系如何?
6.三人都在最后100米处发起最后冲刺。若此时A的速度为7.2米/秒,B的速度为7米/秒,最后夺冠的是C,问C最后冲刺的速度至少是多少?
题目分析:对于这样的题目,小学生会非常的不适应,特别容易产生无从入手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
阅读量很大,与学生平常的练习所接触的题目反差很大。主要是学生如何从一个貌似复杂的过程中抽象出其中的数学信息与过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没有经过有关的训练,学生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数量关系复杂。本题是一道抽象的工程问题,需要用分率来表示工作量(这类题在现行的教材中早已删去)。而且其中作为工作量的分率“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也非常困难。
这题的解决综合性非常强,既要能读懂题中的所有信息以及其中的联系,同时又需要有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以及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然后还要综合运用知识与经验思考问题的能力。此等要求对于小学生(甚至初中学生)来讲,是远远超出其水平的,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这道题束手无策,就不足为奇了。(陈晓璇)
网友热议
学不学奥数是个人的事
“其实奥数学与不学是个人的事。社会上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对双方的部分理据我持保留态度。我觉得:支持的人不要把奥数说得那么重要,难道不学奥数就学不好该学的知识吗?反对的人也不要对奥数作片面的理解。现在奥数之所以引起这么多话题,关键在于,学校至今还把奥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标杆。在考试(此时他们把其称为“测试”)题中,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把奥数加入其中,辩称要拉开距离。这就是惹众怒的根本原因。”
金羊网友“九五之专”
“奥数是数学的另一个领域,是数学的拓展,入学测试懂做奥数题,其实就像两名学生分不出优劣,最后比较发现有一个懂拉小提琴,在没有人情关系的情况下,作为老师会选哪一个?其实奥数跟拉小提琴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