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其中开放性试题的比例约占10%。
●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考察范围包括五个模块内容:"成长中的自我"(约占20%)、"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十七届五中全会"(以 《形势政策教育简明读本》中相关内容为依据,约占10%)、"一年时事"(2010年3月21至2011年3月20日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渗透考查)。
●能力要求的考查范围包括:
1.调控自己情绪和自我调控、自我控制的能力。
2.掌握爱护环境基本途径和方法,具有爱护环境的习惯和能力。
3.掌握交往与沟通技能,积极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4.搜集、处理、运用信息,以及选择与处理社会生活的能力。
5.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复杂性,能够做出正确道德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6.理解社会生活中规则的必要性,领会法律意义,遵纪守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7.恰当使用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进行表述。
●考试形式:卷Ⅰ为选择题(分值约50%),机读卡答题;卷Ⅱ为非选择题,包括 (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等主观题,分值约50%左右),纸笔答题。
历史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5%)、世界史 (约占45%)、山西历史(约占5%)。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机读卡,约占40%)和非选择题(约占60%,包括简答题(含列举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题等题型)。
●能力要求: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理解基本概念。
2.能够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有辨识历史图表的能力。
3.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材料正确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
4.能够结合背景、过程、结果和有关史料,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5.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同世界的多元性等。
物理
考试内容: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关于物理、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体现等。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科学内容又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
物理试题将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度渗透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并将命制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同时将重视解题过程的考查而远离烦琐的计算。
●考试内容比例如下:力学30分,声学4分,光学8分,热学10分,电学28分。
●试卷结构:第Ⅰ卷为选择题,约占30分,采用机读卡答卷。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约占50分,包括:填空题(12分)、作图与简答题(6分)、实验与探究题(22分)、计算题(10分)。物理试卷总题数控制在23个左右。
化学
考试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化学、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等。命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既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注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解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过程。试题的设计不仅在形式上将有新意,而且在答题方面将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
●从内容比例上看,考试内容包括 "科学探究"(14分)、"身边的化学物质"(22分)、"物质构成的奥秘"(12分)、"物质的化学变化"(16分)、"化学与社会发展"(6分)。
●试卷结构:第Ⅰ卷为选择题,约占20分,采用机读卡答卷。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约占50分,包括填空题(29分)、简答题(14分)、计算题(7分)。化学试卷总题数控制在18个左右。 本报记者 晚霞实习生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