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辽宁中考 - 丹东中考 - 正文

丹东市2012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大纲

来源:2exam.com 2012-5-24 12:03:03
丹东市2012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试题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考查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概括、重组及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2.实验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应用实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应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试题设计应增强情境性和加大灵活开放程度。试题的情境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有意义的化学问题;注意试题素材的公平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健康、材料、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从化学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适当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试题素材、内涵及解答中力求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避免繁、难、偏、怪试题;淡化对概念等内容的简单记忆的考查;考查的内容不过分追求知识覆盖面。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各相对较高水平层次的学习目标均包含相对较低水平层次的学习目标,相对较高层次的内容,可以进行低水平层次考查。学习目标的各水平层次均可在不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进行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一)科学探究
    1.要求能在试题所设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提出实施方案及描述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合理解释实验现象;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处理,解释并得出结论;具有对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
    2.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3.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并能根据制取的原理,选择实验装置、实验仪器等。不要求画实验装置图,但学生可以用画图来回答问题。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不要求判断哪些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
    3.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4.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5.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6.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知道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7.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条件。要求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不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
8.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9.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0.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溶解度曲线或溶解度数据判断哪些物质适合用蒸发的方法结晶,哪些物质适合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11.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3.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4.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15.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16.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17.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8.知道并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及酸碱的腐蚀性。
19.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20.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1.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2.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3.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例如:常见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知道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可以带来环境问题;不要求考查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具体作用。
24.会鉴定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25.知道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等几种常见溶液的颜色,知道氢氧化铜、碳酸钙、硫酸钡三种沉淀的颜色。知道钾、钠、钙、钡、铜、亚铁离子的碱及相关盐的溶解性。
(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物理与化学现象。
5.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要求了解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要求给出微粒结构示意图能区分出是原子还是离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了解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关系。
6.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7.知道元素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记住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8.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对用一些符号(a、b、c、m、n…)代替元素符号的、化学式下角标或已知数据的代数推导的计算不要求。
9.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能判断简单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5.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内容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些现象。
6.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7.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以下各种计算不作为考试要求:
a.有杂质参加反应的计算,如:  “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锌片与盐酸完全反应”、  “一块镀锌的铁片与盐酸完全反应”,
b.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  如:把某一反应的生成物作为下—步反应的反应物,超过两步化学反应的,视为多步反应。
c.过量计算,如:  “6g氢氧化钠加入到30g 20%的盐酸溶液中,判断混合后溶液的pH是否大于7”等试题及分析某些表格中大量数据,并判断出恰好反应的数据方能计算等试题也不作要求。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6.知道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7.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涤纶)织成的布料;知道减少和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等。
8.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9.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碘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能列举出几种人体含有的元素,但不要求判断哪些是微量元素,哪些是常量元素。
10.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鱼类、肉类、奶类、蛋类和豆类等含丰富的蛋白质;知道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11.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2.认识“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13.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四、试卷结构及题型
1. 题型及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80分。选择题(四选—)约为16分;填空题约为18分;简答题约为20分;实验题约为20分;计算题约为6分。
2. 试题难度按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