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总计50分)
第I卷 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材料主要揭露了D
A.《南京条约》的危害 B.中俄《北京条约》的危害
C.《马关条约》的危害 D.《辛丑条约》的危害
2、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B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3、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烬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A
A.中国共产党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七大 D.井冈山会师
4、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D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5、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中文翻译)”这里的“中国人来了”是指A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毛泽东首次率团访问苏联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6、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文明是C
A.印度河的馈赠 B.幼发拉底河的馈赠 C.尼罗河的馈赠 D.底格里斯河的馈赠
7、玉米、马铃薯等美洲特产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主要条件是A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进行 C.西欧城市的兴起 D.人文主义的推动
8、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驻华大使,每年的6月5日都要到北京的朝阳公园向“拉丁美洲解放者”的铜像进献花篮,你认为铜像人物应该是D
A.尼赫鲁 B.章西女王 C.阿拉法特 D.玻利瓦尔
9、华盛顿会议协调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B
A.英国和日本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英国 D.德国和法国
10、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C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II卷 非选择题
11、(7分)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历史探究学习,有两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沪,指上海;宁,指南京——引者注)来去也从容。”
回答:
(1)这两首竹枝词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2分)
火车。
(2)该交通工具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分,回答2条即可)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有利于人口的流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有利于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有利于铁路沿线城市的兴起;带动了与铁路运输相关产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运输业;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等。